搜索 "葛洪" 的结果

找到 234 条相关结果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0 | 21 阅读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易经养生的一源四支 中华文化的结构可概括为“一源三流两支五经”。“一源”为易,“三流”为儒家、道...

阅读全文
晋代名医伉俪:葛洪与鲍姑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5 | 21 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知名的中医大家,为我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统计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男医生,医术精湛的女医生则少之又少,但并非没有,晋代的鲍姑就是其中的一位。鲍姑与西汉的义妁、宋代的张小娘子和明代的谈允贤被后人尊称为古代四大女医。 鲍姑(公元309-363年),名潜光,今山西长治人。其父鲍靓喜好道家养生,擅长炼丹,亦官亦道,在担任广东南海太守期间结识了来自江苏的葛洪(公元2...

阅读全文
探寻五运六气理论的历史渊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1 | 20 阅读

五运六气是在天人合一、周期学、气一元论等理念下,以观象制历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和一定的推演格局,推求值年及各运季时段的气候物候,以及对生命健康的影响,进而提出预测疾病、预测灾害及防治措施的术数体系。五运六气本属于术数,其诞生系多种学术聚集而成。 五运六气的来源可归结为以下三点:一是天人合一的生命理念和包括生活经验、实践及以此为基础的天文学、气象学、灾害学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气和阴阳五行等理论...

阅读全文
沐浴养生有宜忌 6大注意要牢记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1 | 20 阅读

沐浴是一种有益身心的养生方法,但是在沐浴过程中要是有不恰当的做法,可能会有损于健康。因此,沐浴的宜忌是要引起重视的。 浴处宜暖 《孙真人枕上记》说“频于暖处浴”,《老老恒言》亦说:“非浴之时,如爱洁必欲具浴。密室中大瓷缸盛水及半,以帐笼罩其上,然后入浴。”均指出了浴处宜暖而避风,特别是对于体弱多病以及老年人来说,要防止风寒侵袭体表而发病。 浴后忌风 《彭祖摄生养性论》说“勿沐浴后而迎冷风”。...

阅读全文
浅谈气功养生史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气功,作为医疗保健,其历史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唐尧时期,奠基于春秋战国,以后历代有所发展。远在两千多年前先秦时期的医学著作和其他著作中,就有关于气功的论述。道家的老子、庄子,都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了古代的气功,如《老子》中的“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庄子》中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等,均是讲练功的。现存最早的且完整地描述呼吸锻炼的,要数战国初年石刻文中...

阅读全文
拔罐的发展简史
拔罐文化 | admin | 2025-05-25 | 20 阅读

先秦时期拔罐疗法,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这是因为我国远古时代医家,是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的。在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据医史文献方面的专家考证,《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医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就表明我国...

阅读全文
灵药黄精的养生功效与药膳食疗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20 阅读

灵药出西山,服食采其根。 九蒸换凡骨,经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馨香满南轩。 斋居感众灵,药术启妙门。 自怀物外心,岂与俗士论。 终期脱印绶,永与天壤存。 ——唐·韦应物《饵黄精》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诗人幻想在山野间采黄精、制黄精、食黄精的超然物外的生活。作者想象着一位老翁为了能够吃到九蒸九晒的黄精,先是去西山采挖,然后不眠不休地炮制,在关注火候时候,那浓浓的香气从锅中溢出,充满整个院...

阅读全文
我国古代的女医学家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2 | 20 阅读

我国古代医术相当发达,历代出现不少医术精湛的女名医。她们医德高尚、医技精湛、救死扶伤为民除病,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道。 义妁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医生,西汉河东(今山西夏县)人。她从小就喜爱医药,经常向医生们请教,学到了许多医学知识。她治病时汤药和针灸并用。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鼓胀的患者,发胀的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凸出,四肢和面部却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义妁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

阅读全文
开穴闭穴经络穴位贴敷法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穴位贴敷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传统的穴位贴敷只是中药膏贴穴位,忽视了穴位贴敷前后穴位、经络的状态。传统经络学说认为,穴位是有开阖状态的,子午流注针法即是重视穴位状态的一种针刺方法。为了提高穴位贴敷的治疗保健效果,在传统的穴位贴敷的基础上,结合穴位状态的调整,我们创新了开穴闭穴经络穴位贴敷技术。开穴闭穴经络穴位贴敷技术是在继承传统穴位贴敷疗法、手指点穴法的基础上,结合经络穴位...

阅读全文
黄庭坚与《苦笋帖》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0 | 20 阅读

碑帖是一种集历史文化內涵、艺术品位和加工工艺于一身的艺术珍品。“碑”主要指汉、魏、唐代的碑刻如墓碑、庙碑、造像、摩崖石刻等,“帖”指名人的书札以及书法家写在绢帛或刻在木板、石片上,再经过拓片、装裱而成的作品。 中医药与碑帖之间从表面上看并无明显关联,其实两者同属国粹又彼此影响。书家知医,医家善书,历代互见,文脉同源。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张旭的《肚痛帖》、苏东坡的《覆盆子帖》、黄庭坚的《方药墨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