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臁疮" 的结果

找到 285 条相关结果

臁疮验方9则
皮肤病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29 | 17 阅读

臁疮又称小腿溃疡,好发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并伴有下肢青筋暴露的患者,在小腿下1/3处足踝上端内外侧皮肤和肌肉之间,先痒后痛,焮红漫肿,继而破烂溃疡不敛或敛后又因碰而复发。本病可就地取材,选用以下验方治之: 1.黄鳝适量,去骨,剁成肉泥,敷于患处,3小时更换一次。 2.白糖适量,将疮面清洗后撒上一层白糖,外用纱布包扎,两天换药一次。 3.蜂蜜250克,淀粉适量,二者混匀,调成膏状,外涂患处,每日一次...

阅读全文
奇妙栀子散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23 | 17 阅读

《普济方》卷二七六:奇妙栀子散 名称: 奇妙栀子散 处方: 山栀子(火烧成灰,筛罗为细末)半钱,乳香半钱,轻粉少许。 制法: 上为末,用瓷器盛贮。 功能主治: 远年日久,内外臁疮。 用法用量: 每用时先将葱白、花椒煎汤洗疮,稍歇,再温浆水又洗1次,候恶水去尽,再将白水煎百沸,候温再洗,但疮口脓水、血丝、清水各尽,又用粉帛拭干,然后敷之。如干者香油调敷;湿者干掺。但恶疮口满实软,...

阅读全文
雄黄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7 | 17 阅读

《中国药典》:雄黄 实际拼音: Xiónɡ Huánɡ 英文名: REALGAR 别名: 明雄黄、黄金石、石黄 来源: 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采挖后,除去杂质。或由低品位矿石浮选生产的精矿粉。 性状: 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

阅读全文
石龙子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5 | 17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龙子 实际拼音: Shí Lónɡ Zǐ 别名: 四脚蛇、草龙 来源: 石龙子科动物铜石龙子Sphenomorphus indicus (Gray)或同属其它种石龙子的活体或干燥全体。春夏秋皆可捕,晒干或烘干。 性味: 咸,寒。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镇痉祛风。用于淋巴结结核,乳癌,肺痈,癫痫,风湿皮肤发痒及疮毒。 用法用量: 0.5~1钱。作散...

阅读全文
大黄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5 | 17 阅读

《中国药典》:大黄 实际拼音: Dài Huánɡ 英文名: RADIX ET RHIZOMA RHEI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

阅读全文
鳝鱼骨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3 | 17 阅读

《中药大辞典》:鳝鱼骨 出处: 《本经逢原》 实际拼音: Shàn Yú Gǔ 别名: 鳝骨(《医林纂要》)。 来源: 为鳝科动物黄鳝的骨骼。 功能主治: ①《本经逢原》:"烧灰,香油调涂流火。" ②《本草再新》:"治风热痘毒。" 《中华本草》:鳝鱼骨 出处: 出自《本经逢原》 实际拼音: Shàn Yú Gǔ 英文名: Finless eel bone...

阅读全文
桃花隔纸膏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4-27 | 17 阅读

《医灯续焰》卷十三:桃花隔纸膏 名称: 桃花隔纸膏 处方: 松香 功能主治: 治久患臁疮。 用法用量: 用上好透明松香,水煮,随换水,煮数十次,以色白味不涩苦为度。研细,入上飞丹十分之四,再研匀。用猪板油去膜切碎,用药捣匀,摊油纸上,作隔纸膏,上针刺多孔。先将苦茶洗患处净,拭干贴上。以绢帛紧包扎,一日一换。虽二十年臁疮,不消十纸。 ...

阅读全文
立效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3 | 17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立效散 名称: 立效散 处方: 山栀子(去皮.炒)半两,瞿麦穗一两,甘草(炙)三分。 炮制: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治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或有血出,及大小便俱出血者,亦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至七钱,水一碗,入连须葱根七个,灯心五十茎,生姜五、七片,同煎至七分,时时温服,不拘时候。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立效散 名称: 立效...

阅读全文
铅丹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4-22 | 17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铅丹 实际拼音: Qiān Dān 别名: 黄丹、朱丹、红丹、漳丹、彰丹、朱粉、松丹、陶丹、铅黄、丹粉 来源: 为纯铅经加工制造而成的四氧化三铅(PB3O4)。 性状: 橙黄色或橙红色质重的细粉,光泽暗淡,不透明,用手摸之,光滑细腻。不溶于水,部分溶于稀液。 炮制: 将纯铅放锅内加热炒动,利用空气使之氧化,然后放石臼中研粉,用水漂洗,将粗细粉分开,细粉...

阅读全文
果部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6-08 | 16 阅读

 李 「气味」果实:苦、酸、微温、无毒。核仁:苦、平、无毒。根白皮(树皮刮去外层皱皮后炙黄入药):大寒、无「主治」果实:肝病人宜食。核仁:利小肠,下水气,消浮肿。根白皮:煮汁服,止消渴,治赤白痢及赤白带;煎水含漱,治齿痛。  杏 「释名」甜梅。「气味」(核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主治」1、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