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脉滑数" 的结果

找到 211 条相关结果

尿血症鉴别诊断
中医辩证 | admin | 2025-05-07 | 18 阅读

尿血:又称溺 血或溲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杂血块从尿道排出而言。 尿血症鉴别诊断 主症特点 兼有症 舌脉 病证诊断 血色鲜红、尿道热灼 心烦失眠、口渴面赤、口舌生疮 舌尖红、脉数 心火亢盛移热小肠证 血色鲜红或紫红、尿道灼热 口苦而渴、头晕目眩胁痛、烦躁易怒 舌边红、脉弦滑或数 肝火内炽证 尿血反复不止、颜色多为鲜红 ...

阅读全文
哮喘敷脐疗法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6-03 | 17 阅读

敷脐疗法是以药丸纳入脐中,外盖膏药,或以药饼敷脐胶布固定,以治疗某些急慢性疾病的外治法。脐中为神阙穴,系任脉之要穴,与督脉的命门穴相对,为禁针穴。敷脐疗法既有药物的温热对经穴起持久的良性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被吸收后的直接治疗作用,所以适应证较广。近年有人用贴脐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效果尚好,通过进行有关免疫实验,初步认为本法有加强患者防御功能的作用。 1.风寒袭肺型:症见喘急胸闷,...

阅读全文
青光眼眼针疗法
眼针 | admin | 2025-06-01 | 17 阅读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眼内压升高可因其病因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持续的高眼压可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造成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全部丧失甚至失明,故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病种之一。 青光眼属于祖国医学“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的范畴。祖国医学对绿风内障的病因病机早有论述,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对其病理提出了独到见解,认为:“此疾之源,皆从内肝...

阅读全文
攻补兼施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12 | 17 阅读

【攻补兼施】邪气实而正气虚的病,需要攻邪,但单用攻下就会使正气不支,单用补益又能使邪气更为壅滞,所以须用攻中有补,补中有攻的攻补兼施法,使邪气去而正气不伤。方法分为两种:补气泻下:把泻下药与补气药同用,治疗热结肠胃,正气衰竭,大便秘结或下利清水,腹部胀痛拒按,高热口渴,神昏说胡话,舌苔焦黄起刺,脉滑数无力,用黄龙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党参、当归、甘草、生姜、大枣)。滋阴泻下:把泻下药与滋阴药...

阅读全文
甘露饮子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9 | 17 阅读

《阎氏小儿方论》:甘露饮子 名称: 甘露饮子 别名: 甘露饮、大甘露饮 处方: 生干地黄(焙)、熟干地黄(焙)、天门冬、麦门冬(各去心,焙)、枇杷叶(去毛)、黄芩(去心)、石斛(去苗)、枳壳(麸炒,去瓤)、甘草(锉,炒)、山茵陈叶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润肺利咽;滋阴清热,行气利湿。主心胃之热上冲,牙龈、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湿热黄疸,阴虚盗...

阅读全文
诸脉宜忌生死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07 | 17 阅读

中风宜浮迟。忌急实。伤寒热病宜洪大。忌沉细。主有变。伤寒已得汗。脉沉小生。浮大者死。咳嗽宜浮濡。忌伏沉。心腹痛宜沉细迟。忌浮大弦长坚疾。腹胀宜浮大。忌虚小。头痛宜浮滑。忌涩短。下痢宜微小。忌大浮洪。喘急宜浮滑。忌涩。温病穣穣大热。其脉细小者死。心腹积聚,脉坚强急者生。虚弱者死。癫病脉虚可治。实则死。又云脉坚实者生。沉细小者死。狂病宜实大。忌沉细。吐血宜沉弱忌实大。霍乱宜浮洪。忌微迟。上气浮肿。宜沉...

阅读全文
热证论治(二十三共十一条)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13 | 16 阅读

古云∶痘疹之病,皆由父母胎毒伏于命门相火之中,故每遇二火之令,或主客温热之气,即触发而动,此痘疹属阳,固无疑矣。然阳毒阳邪,无热不成,亦无热不散,所以非热不能出现,非热不能起发,非热不能化浆,非热不能干浆,此痘疮之终始,不能无热,亦不可无热也。但热贵其微,不宜其甚。盖热甚者毒必甚,而痘亦必重;热微者毒亦微,而痘出必轻;无热则不成不化,此热固痘之常也,所以凡治痘疮,不可尽除其热,若必欲尽去之,则未有...

阅读全文
胆郁痰扰证与痰火扰神证的鉴别
中医辩证 | admin | 2025-06-01 | 16 阅读

两证均为痰热内盛之证,都有头晕失眠、烦躁、心悸、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之症状。 不同的是,从病因而言,胆郁痰扰证仅以七情内伤,气郁化热,而痰火扰神尚有外感热邪夹痰内扰。从病机看,胆郁痰扰、病位主要在胆,热象不重;痰火扰心,病位重在心,火热较重。所以胆郁痰扰证以惊悸失眠、胸胁闷胀为主症,痰火扰神则多见狂躁谵语、神志错乱等较严重的神志异常症状。...

阅读全文
痔疮的艾灸疗法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31 | 16 阅读

技术一 艾灸穴位:长强、二白(双)、陶道、脾俞(双)、血海(双)、承山(双)、孔最(双)、阿是穴。 操作规程:①艾炷隔姜灸,毎次每穴灸治10~15壮,艾炷如枣核或黄豆大小。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多选用病灶阿是穴,以灸至痔疮没红、流水为度。②艾条悬起灸,每次每穴灸治10~20分钟,每日灸治1次,7次为一个疗程。如灸外痔疮面阿是穴,以灸至疮面潮红,流水为度。 主治: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而出,血色...

阅读全文
拔罐减肥疗法
拔罐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16 阅读

传统中医古代文献虽无减肥专论,但有关脾胃运化理论,气血理论从生理病理对于肥胖的原理有着辨证论述。过食肥甘厚味,由脾胃运化,变为脂膏,积蓄体内,或变为痰湿阻塞气机。说明了肥胖与脾胃的关系。 传统医学的保健减肥方法对单纯性肥胖有效,对遗传性肥胖目前尚无显效方法。 拔罐操作 1. 中阳亢盛者症状为体质肥胖,胃纳亢进,善食多肌,面赤,苔多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疗:清胃泻火。 取穴:饥点、胃俞、肺俞等穴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