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胸背部" 的结果

找到 81 条相关结果

火针施术的基本要领
火针 | admin | 2025-05-29 | 16 阅读

火针施术要在针体烧红时快速刺入人体部位,这个过程极快,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把施术过程的基本要领总结为“红、准、快”三个环节。“红”是指针体一定要烧红,“准”是指针刺部位及针刺深度一定要准确,“快”是指针体烧红后刺入人体一定要快。只有这三点都能做到,才能称之为有效火针刺法。 (1)烧针 目前多用酒精灯进行烧针。操作时医者靠近针刺部位,右手握笔式待针,将针尖伸入点燃的酒精灯外焰中,先烧针身,...

阅读全文
硝黄大蒜膏消散小儿肺炎后罗音
百病膏药 | admin | 2025-05-05 | 16 阅读

小儿肺炎经过治疗后,有部分患儿肺部的罗音经久不消,西医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对此中医专家推荐用硝黄大蒜膏贴敷有罗音的胸背部,可以使罗音快速消散。 验方:大黄(研末)、芒硝、大蒜各15~30克。将前2味和大蒜一起捣烂。 用法:可以听到罗音的胸背部置一块凡士林油纱布,再将捣烂之药放于油纱布上,纱布包裹,如皮肤未出现刺激反应,可连用1~3天。 小儿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在临床上分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阅读全文
壮医学的药物竹罐疗法
壮医 | admin | 2025-05-11 | 15 阅读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用煮禅之壮药水加热特制之竹雄,再将竹鳒趁热吸拔于治疗部位上以抬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治疗机理:壮医药物竹罐能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拔毒消肿、通龙路、火路气机。从现代医学的现点来看,在拔罐时,除了负压吸拔的良性刺激外,拔罐部位药液被吸收,加上热敷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改变充血状态,神经得到调节,促进代谢,改善营养,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适用范围:...

阅读全文
火针
器具技法 | admin | 2025-05-08 | 15 阅读

火针,是用特制的针具(如弹簧式火针、三头火针以及用钨合金所制的火针等)或较粗之毫针,烧热后刺入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内经》称为焠刺。明代吴鹤皋说:“焠针者,用火先赤其针而后刺,此治寒痹之在骨也。” 火针疗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瘰疬痈疽等症的治疗。      火针 【操作方法】 1.选穴与消毒: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 2.烧针:烧针是...

阅读全文
刮痧技术的注意事项
拔罐基础 | admin | 2025-05-02 | 15 阅读

1)拔罐时,必须保持室内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 2)医者应根据所拔部位的不同而选择适当罐;在使用多罐时,罐具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罐具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罐具漏气脱落。 3)患者宜选用舒适体位,不要随便移动。局部皮肉如有皱褶、松弛及体位移动等,罐易脱落。 4)初次治疗及体弱、易紧张、年老等易发生意外反...

阅读全文
壮医学小儿麻毒的概述
壮医 | admin | 2025-06-03 | 13 阅读

麻毒是以发热3至4天后,皮肤出现红色如麻粒大小的疹子为特征,以发热、咳嗽、眼泪汪汪、鼻塞流涕、遍身发布红色斑疹为主症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较多,好发于6个月~5岁的小儿,传染性很强。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接种,可预防本病的发生。中医、西医均诊为“麻疹”。 病因病机:年幼体弱,正气不足,感染麻毒,三气不能同步,气血相搏,毒透于外(为顺症),或毒陷于内(为逆症)。 临床表现:主症:...

阅读全文
酒渣鼻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6-02 | 13 阅读

酒渣鼻指鼻色紫红如酒渣,又称“鼻赤”“鼻齇”“肺风齇齄”“赤鼻”“鼻准红”。《素问》中说:“脾热病者,鼻先赤。”又说:“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诸病源候论》中说:“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渣,赤疮匝匝然也。“本病多因肺胃积热,上熏于肺,复受风寒外束,血瘀凝结而成,或平素过食肥甘辛辣,嗜酒而致热势冲面,复遇冷气相搏所致。总的治疗原则为清肺泄热,凉血活血、散结。 ...

阅读全文
瑶医的痧症有哪些?
瑶医 | admin | 2025-05-28 | 13 阅读

痧症是古代瑶族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瑶乡千百年来盛行刮痧、挑痧疗法。痧症,又名发痧、痧气、痧麻等。以全身胀累、头昏脑胀、胸腹烦闷、恶心、倦怠无力、胸背部透发痧点,甚则昏迷、四肢厥冷、或吐或泻、或寒或热、或胀或痛、或唇甲青紫为临床特征。 痧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为多见。本病多由体弱气虚者,感受病气、霉气、痧雾暑气等外邪或饮食不沾,内伤肠胃导致气机阻滞、血运不畅、升降失常、盈亏失衡而发病。在...

阅读全文
针刺疗法
器具技法 | admin | 2025-05-28 | 13 阅读

针刺疗法在畲族医疗中较为普遍,畲医的针刺疗法与中医的针灸疗法不尽相同,注重部位而不讲究穴位,多用三棱针。针刺疗法中使用最多的是前后心的“八卦针”和现代针灸中的某些针法,多为强刺激、不留针,极少数病情严重者才留针。与畲族针刺疗法相同的还有鄂伦春族的针刺疗法,鄂语称给达仁。也按部、位而不讲究穴位,用衣针刺。临床有腹痛刺脐上下方,“攻心翻”刺胸背部等。...

阅读全文
瑶医学之药试法
瑶医 | admin | 2025-05-21 | 13 阅读

验腹痛:凡遇腹痛,欲分辨其寒热,可用老姜汁少许滴人患者目内耽,不觉辛辣而反感舒适者,为寒性腹痛。 验毒蛇咬伤、狂犬病:被蛇咬伤的人,疑其蛇乃毒蛇,可让病人服旱烟筒油,没有感到气味臭及辣者,是被毒蛇咬伤的症候。被狂犬咬伤的人,疑其受毒,亦可以生黄豆给被咬人嚼服,觉有甘味者,提示有受毒的可能,否则感觉腥味。或者处以下瘀血汤(大黄、桃仁、地鳖虫、蜂蜜,酒煎),服药后,大便下物如猪肝鱼脑之色者,提示有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