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胎热" 的结果

找到 100 条相关结果

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25 | 16 阅读

1方 【药物】白苎麻跟内皮适量。 【制法】捣烂。 【用法】敷脐部,胎安后即去药。用于胎动不安。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方(千金保胎膏) 【药物】当归300克,白芍150克,熟地240克,甘草90克,黄芪150克,白术180克,川断180克,苁蓉150克,木香30克,黄芩300克,益母草300克,龙骨90克。 【制法】除龙骨研为细粉单放外,其余各药,浸入植物油内3~5天,再炸枯去...

阅读全文
凉惊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7 | 16 阅读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凉惊丸 名称: 凉惊丸 处方: 草龙胆 防风 青黛各9克 钩藤6克 黄连15克 牛黄 麝香各0.6克 龙脑3克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清肝泻火,开窍凉心。治惊疳热搐,目赤潮热,痰涎壅盛,牙关紧急者。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金银花煎汤送下。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凉惊丸 名称: 凉惊丸 处方: 黄柏1两,大黄...

阅读全文
牛黄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3 | 16 阅读

《中国药典》:牛黄 实际拼音: Niú Huánɡ 英文名: CALCULUS BOVIS 别名: 丑宝、天然牛黄 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干燥的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性状: 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

阅读全文
地肤子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3 | 16 阅读

《中国药典》:地肤子 实际拼音: Dì Fū Zǐ 英文名: FRUCTUS KOCHIAE 别名: 扫帚苗 来源: 本品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性状: 本品呈扁球状五角星形,直径1~3mm。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

阅读全文
《傅青主女科》女科上卷 种子 下部冰冷不孕第三十一
傅青主女科 | admin | 2025-05-18 | 15 阅读

妇人有下身冰冷,非火不暖,交感之际,阴中绝无温热之气。人以为天分之薄也,谁知是胞胎寒之极乎!夫寒冰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今胞胎既寒,何能受孕。虽男子鼓勇力战,其精甚热.直射于子宫之内,而寒冰之气相逼,亦不过茹之于暂而不能不吐之于久也。夫犹是人也,此妇之胞胎,何以寒凉至此,岂非天分之薄乎?非也。盖胞胎居于心肾之间,上系于心而下系于肾。胞胎之寒凉,乃心肾二火之衰微也。故治胞胎者,必须补心...

阅读全文
沆瀣丹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30 | 15 阅读

《幼幼集成》卷二:沆瀣丹 名称: 沆瀣丹 处方: 杭川芎(酒洗)锦庄黄(酒洗)实黄芩(酒炒)厚川柏(酒炒)各27克 黑牵牛(炒,取头、末)18克、薄荷叶13.5克 粉滑石(水飞)18克 尖槟榔23克(童便洗,晒)陈枳壳13.5克(麸炒)净连翘(除去心隔,取净)京赤芍(炒)各18克 制法: 上十一味,依方炮制,和匀焙燥,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泻火导滞。...

阅读全文
黑大豆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6 | 15 阅读

《中药大辞典》:黑大豆 出处: 《本草图经》 实际拼音: Hēi Dà Dòu 别名: 乌豆(《肘后方》),黑豆(《日华子本草》),冬豆子(《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 原形态: 大豆(《本经》),又名:大菽(《管子》)。 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茎直立或上部蔓性,密生黄色长硬毛。3出复叶;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小叶3片,卵形、...

阅读全文
秦艽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4-21 | 15 阅读

《中国药典》:秦艽 实际拼音: Qín Jiāo 英文名: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 别名: 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 来源: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 、粗茎秦艽Gentiana cra...

阅读全文
初生杂症论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3 | 14 阅读

夫小儿初出腹。骨气未敛。肌肉未成。犹尚是血。血凝则坚而成肌肉也。书云。如水上之泡草头之露。夫初生一腊之内。天地八风之邪。岂能速至。良由在胎之时。母失爱护。或劳动气血相干。或坐卧饥饱相投。饮酒食肉。冷热相制。恐怖惊扑。血脉相乱。蕴毒于内。损伤胎元。而降生之后。故有胎热胎寒。胎肥胎怯。胎惊胎黄诸症生焉。外因浴洗拭口。断脐炙囟之不得法。或绑抱惊恐。乳哺寒温之乖其宜。致令噤口脐风。锁肚不乳等症病而起。此亦...

阅读全文
妇人门•胎前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0 | 14 阅读

胎前清热与养血,妇人无病,月事时下,乃能受孕。气血充实,则可保十月分娩,子母无虞。若冲任不充,偶然受孕,气血不足荣养其胎、宜预服八珍汤,补养气血以防之,免其坠堕。或原有热而后受孕,或孕后挟热及七情劳役动火,轻则胎动不安,重则遇三、五、七阳月必堕,火能消物故也,宜安胎丸常服,以消其热,热清则血循经而不妄行,所以养胎也。谚云∶胎前不宜热,良有以哉!月分据经善调燮;各经气血多少、虚实不调,则胎孕不安,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