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石瘕" 的结果

找到 20 条相关结果

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二)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5 | 11 阅读

虚火乌鸡须另喂,虚滞乌鸡宜善 。大乌鸡丸四制香附一斤,熟地四两,生地、当归、白芍、人参各三两,川芎、鳖甲各三两半,白术、黄芪、牛膝、柴胡、牡丹皮、知母、贝母各二两,黄连、地骨皮、干姜、玄胡索各一两,茯苓二两半,秦艽一两半,为末,用白毛乌骨雄鸡一只,闭死去毛肠净,用艾叶、青蒿各四两,装一半在鸡腹内,将鸡并余艾、蒿同入坛内,以童便和水浸过鸡二寸许,煮烂取出去骨,焙干为末;如有筋骨疼痛,去肉用骨,焙焦为...

阅读全文
寒热相移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5-14 | 11 阅读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故得之厥气”,见《素问》卷十第三十七《气厥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六第十。自“三阳急为瘕”至末,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八《大奇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一下篇。肾移寒于脾,癕肿少气。五脏病传,凡有五邪,谓虚、实、贼、微、正等。邪从后来名虚邪,从前来名实邪,从所不胜来名微邪,从胜处来名贼邪,邪从自起名曰正邪。肾移寒于脾,此从不胜来也。谓肾脏得寒,传与脾脏,致令脾气不行于身,故发...

阅读全文
加味温经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3 | 11 阅读

《竹林女科》卷一:加味温经汤 名称: 加味温经汤 处方: 当归尾1钱,赤芍1钱,川牛膝1钱,肉桂1钱,莪术(醋炙)1钱,破故纸(盐水炒)1钱,小茴香1钱,香附(四制者)1钱,乌药(炒)1钱,川芎1钱,甘草5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 石瘕。经来之后,寒入阴户,客于胞宫,血凝不行而腹渐大,如有胎孕,在壮盛之妇,半年之后气力强健,不治自消,若虚弱者,必成肿胀。 用法用量: 水煎服。 ...

阅读全文
水肿方一十三首
外台秘要 | admin | 2025-06-03 | 9 阅读

病源肾者主水,脾胃俱主土,土性克水,脾与胃合,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今胃虚不能传化水气,使水气渗溢经络,浸渍腑脏,脾得水湿之气加之则病,脾病则不能制水。故水气之状偃则第二脉沉者水也,脉洪大者可疗,微细者不疗也。养生方云∶十一月勿食经夏自死肉脯,内动于肾,喜成水病,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虾蟆行气,正坐动摇两臂,不息十二通,以治五劳水肿之病也。又云∶人卧勿以脚悬蹋...

阅读全文
胰楞丸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10 | 9 阅读

《医级》卷八:胰楞丸 名称: 胰楞丸 处方: 瓦楞子 海石各30克(二味先洗净烘燥,用芒消15克同煮半日,醋煅)红曲 酒曲各21克 半夏曲15克 鸡内金10个(洗,炙)延胡索15克 猪胰3个(蒸,捣) 制法: 上药研末,熬糯米浓汁杵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瘕症痞积肠覃等证结于肠外募原者。 用法用量: 每服4.5克,渐加至9克,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若是石瘕,加斑蝥4个...

阅读全文
水肿第四
备急千金要方 | admin | 2025-05-22 | 8 阅读

(论一首 方四十九首 证三首 灸法二首)论曰∶大凡水病难治,瘥后特须慎于口味,病水人多嗜食,所以此病难愈也。代有医者,随逐时情,意在财物,不本性命。病患欲食,劝令食羊头蹄肉,如此未有一愈者。又此病百脉之中,气水俱实,治者皆欲令泻之。羊头蹄极补,哪得瘳愈?所以治水药,多用葶苈等诸药。《本草》云∶葶苈久服令人大虚,故水病非久虚,不得绝其根本。又有蛊胀,但腹满不肿,水胀四肢面目俱肿,医者不善诊候,治蛊以...

阅读全文
和气通经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8 | 8 阅读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和气通经汤 名称: 和气通经汤 处方: 归尾(姜汁炒)、川芎、丹参、益母草(花茎叶根子全用)、延胡索、桂心、红花、青皮、莪术(醋炒)、香附(酒醋同炒)、乌药。 功能主治: 行瘀逐寒。主妇人有病似怀孕状而实非胎者。或血聚下焦,凝结不散,或寒气客于子门,血壅不流,结硬如石为石瘕;或寒气客于大肠,结瘕在内,状如怀子,腹渐长大,有形可见为肠覃;或经闭,月事不来,疑为有孕...

阅读全文
二仁通幽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8 | 8 阅读

方出《临证指南医案》,名见《重订通俗伤寒论》:二仁通幽汤 名称: 二仁通幽汤 处方: 桃仁、郁李仁、归尾、小茴、红花、制大黄、桂枝、川楝子。 功能主治: 脉实,久病瘀热在血,胸不爽,小腹坠,能食不渴,二便涩少。 用法用量: 《重订通俗伤寒论》:血胀,多因络瘀,或早服截疟药,胀在右边者为肝胀,在左边者为脾胀;或妇人寒郁子宫,子宫积瘀,胀在少腹者为石瘕。《内经》所谓恶血不泻,衃以留止,...

阅读全文
杂病•外感•水肿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6 | 7 阅读

水肿上下阴阳微,阳水,多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风寒、暑气,而见阳症;阴水,多内因饮水及茶酒过多,或饥饱、劳役、房欲,而见阴症。阳水,先肿上体,肩背手膊,手三阳经;阴水,先肿下体,腰腹胫跗,足三阴经。故男从脚下肿起,女从头上肿起者为逆,阴阳微妙如此。湿热变化总属脾;人身真水真火,消化万物以养生。脾病水流为湿,火炎为热,久则湿热郁滞,经络尽皆浊腐之气,津液与血亦化为水。初起目下微肿如卧蚕,及至水浮膜外,则...

阅读全文
石瘕
凌临灵方 | admin | 2025-06-07 | 5 阅读

陈右(三月) 血虚气滞,已成石瘕,少腹痛胀,经停五月,脉弦涩数,治宜疏散。紫丹参 粉赤芍 地鳖虫 小青皮 制香附 延胡索 怀牛膝 焦麦芽 全当归 五灵脂 红通草轻者可用疝气法。重者可用内疟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