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睛" 的结果

找到 189 条相关结果

《温病条辨》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温病条辨 | admin | 2025-05-25 | 17 阅读

1.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白虎汤主之。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气汤主之。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阳明之脉荣于面,《伤寒论》谓阳明病,面缘缘正赤,火盛必克金,故目白睛亦赤也。语声重浊,金受火刑,而音不清也。呼吸俱粗,谓鼻息来去俱粗,其粗也平等,方是实证,若来粗去不粗,去粗来不...

阅读全文
眼目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4 | 17 阅读

左寸脉洪数。心火炎上也。关弦而洪。肝火盛也。右寸关俱弦洪。肝木夹相火之势。而来侮所不胜之金。而制己所胜之土也。夫天运拂经。则两曜薄蚀。人身违和。则两目眵昏。是眼目之在人。犹日月之丽天。明则其常。而昏则其变也。一身之中。惟目最贵重。脏腑之精华萃焉。血脉之宗会系焉。东垣曰。按阴阳应象论云。诸脉皆属于目。又曰。目得血而能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

阅读全文
杂病用药赋(二)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3 | 17 阅读

眼分左(火)右(水)阴阳之殊,左阳右阴,故人之手足左不及右,耳目右不及左。左眼病则阳经病,右眼病则阴经病。阳邪日疼,阴邪夜疼。方治风虚气热之疾。气眼羌活石膏(散),羌活治热脑头风,石膏、黄芩洗心退热; 本治偏头痛,密蒙花治羞明,木贼退翳障,白芷清头目,萝卜子,细辛起倒睫,麻仁起拳毛,川芎治头风,苍术开郁行气,菊花明目去风,荆芥治目中生疮,甘草和药,各等分为末,每二钱,日三次,蜜汤调服。或加当归、枸...

阅读全文
细菌性结膜炎眼针疗法
眼针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感染,约占所有结膜炎病例的5%。患眼可见结膜炎症和脓性渗出物,毒力特强的细菌,如淋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结膜炎可危及视力。细菌性结膜炎临床上根据发病的快慢可分为慢性(数天至数周)、急性或亚急性(几小时至几天)、超急性(21小时内);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中医眼科将其称为“暴风客热”,该病名首载于《银海精微》,由于外感风热,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眵多黏稠、痒痛...

阅读全文
大黄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7 | 17 阅读

《外台秘要》卷二十引《古今录验》:大黄丸 名称: 大黄丸 处方: 大黄7.5克 消石7.5克 大戟7.5克(熬)甘遂7.5克(熬)芫花7.5克(熬)椒目7.5克 葶苈7.5克 制法: 上七味,捣末下筛,以蜜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主十水。 用法用量: 先食饮服1丸,一日二次。渐增,以知为度。 《医心方》卷二引《经心录》:大黄丸 名称: 大黄丸 处方: 大黄1两...

阅读全文
外障
五官科 | admin | 2025-05-14 | 17 阅读

【外障】指发生在胞睑(包括眼睑皮肤,肌肉,睑板和睑结膜等)、两眦(包括泪器),白睛(包括球结膜和前部巩膜等部分),黑睛(包括角膜和虹膜等部分)的眼病。局部症状如眼部红赤肿胀,眼多出现胶粘现象,或出现星点云翳,赤膜.胬肉等;统称外障。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列外障凡五十种之多。...

阅读全文
什么是眼针
眼针 | admin | 2025-05-07 | 17 阅读

眼针疗法是针刺眼球周围、眼眶边缘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就有针刺睛明、攒竹等眼周穴位治疗疾病的记载。眼针即将眼白睛分成八区,容纳13个穴,各区的比例相等,但l、2、4、6、7五个区是肺、大肠,肾、膀胱,肝、胆,心、小肠,脾、胃各占l/2。3、5、8区是上焦、中焦、下焦,自占一个整区。眼针穴不另取穴名,属于某区即名某区名,如“上焦区”、“肝区”等,总名“眼针眶区...

阅读全文
白豆蔻简介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2 | 17 阅读

宜州样子可圆形,白蔻辛温炒更馨。驱尽疟邪寒复暖,解将酒毒醉还醒。疏肝可令翳无障,开胃何愁食有停。须记产余常呃逆,丁香加入用偏灵。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按:白豆蔻味辛温无毒,入肺胃二经。颂曰:今广州、宜州亦有之,不及番舶来者佳。时珍曰:白豆蔻子圆大如白牵牛子,其壳白厚,其仁如缩砂仁。入药,去皮炒用。感秋燥之令,而得乎地之火金,故其味辛,其气大温,其性无毒。入手太阴肺经,别有清高之气。散肺...

阅读全文
高良姜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1 | 17 阅读

《中国药典》:高良姜 实际拼音: Gāo Liánɡ Jiānɡ 英文名: RHIZOMA ALPINIAE OFFICINARUM 别名: 风姜、小良姜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及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

阅读全文
凉明饮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7 | 17 阅读

《续名家方选》:凉明饮 名称: 凉明饮 处方: 黄连1钱,柴胡1钱,黄芩1钱,防风1钱,芍药1钱,生地1钱,当归5分,羌活5分,升麻5分,白芷5分,山栀子5分,川芎5分,甘草2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风热上冲,眼目赤肿,多泪不止。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有赤脉,加菊花、木贼;白睛赤肿痛甚,加桑白皮;多泪不止,加荆芥、薄荷、菊花。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