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痘疹" 的结果

找到 834 条相关结果

热症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6-04 | 21 阅读

小儿之病。惟热居多。夫热有虚有实。实则面红目赤。气粗口干燥渴。小便赤涩。大便坚闭。五心烦热。日夜焦啼。发壮热。宜大连翘饮主之。虚则面白眼青。气微。口中清冷。恍惚神缓。大便稀而小便频。夜则盗汗发虚热。宜惺惺散主之。其有乍冷乍热。怫郁惊惕。上盛下虚。此冷热不调候也。如热在表宜汗。在里宜下。表里俱热则宜解散。其或表里已解。热又时来。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不可再服凉药。必使阳敛于内。身体自凉。...

阅读全文
李时珍的生平及著书背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5 | 21 阅读

李时珍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其编撰的《本草纲目》为中医药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让我们走进《本草纲目》,学习李时珍身上大医精诚、格物明理、求实创新的精神。 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李时珍的生平及著书背景。 李时珍出身及从医历程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壁,号濒湖。于明代正德13年(1518年)诞生在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一医学世家,父亲李...

阅读全文
参耆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朱氏集验方》卷二引《梁氏总要方》:参耆汤 名称: 参耆汤 处方: 人参 桔梗 天花粉 甘草各30克 白芍药 绵黄耆(盐汤浸)各60克 白茯苓 北五味各4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消渴。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日进四服。留滓合煎。 《回春》卷四:参耆汤 名称: 参耆汤 处方: 人参(去芦)1钱,黄耆(蜜水炒)1钱,茯苓...

阅读全文
七物升麻丸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政和本草》卷六引《本草图经》:七物升麻丸 名称: 七物升麻丸 处方: 升麻 犀角 黄芩 朴消 栀子 大黄各60克 豉2升(微熬) 制法: 上药同捣散,蜜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痘疹,表里有热,四肢大热,大便难者。 用法用量: 四肢大热,大便难,即服30丸,取微利为止;若四肢小热,于食后服20丸。 ...

阅读全文
健脾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中国药典》:健脾丸 名称: 健脾丸 处方: 党参200g 白术(炒)300g 陈皮200g 枳实(炒)200g 山楂(炒)150g 麦芽(炒)200g 性状: 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 炮制: 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16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用...

阅读全文
辨证伤寒派倡六经定法的舒驰远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2 | 21 阅读

舒驰远,名诏,号慎斋学人,江西进贤人,活动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少好医方,但苦于难通其理,后获交喻嘉言的弟子罗子尚,得《尚论篇》,读后大有开悟,自此专以《伤寒论》为宗。主要著作有《伤寒集注》,另有《六经定法》《痢门挈纲》《女科要诀》《痘疹真诠》及短论若干,均附于《伤寒集注》之下。 舒氏竭力提倡六经辨证,强调《伤寒论》在各科临床上的普遍指导意义。他认为六经是学医的门经,不知六经不足以言医。他说:“《...

阅读全文
柴胡清肝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0 | 21 阅读

《保婴撮要》卷十三:柴胡清肝散 名称: 柴胡清肝散 别名: 柴胡栀子散(《保婴撮要》卷十三)。 处方: 柴胡 黄芩(炒)人参 川芎各3克 山栀(炒)4.5克 连翘 甘草各1.5克 桔梗(炒)2.1克 功能主治: 主肝经风热,或乳母怒火,患一切疮疡。 用法用量: 上药水煎,母子服之。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柴胡清肝散 名称: 柴胡清肝散 别名: 柴胡清肝汤、柴胡清...

阅读全文
甘草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6 | 21 阅读

《中国药典》:甘草 实际拼音: Gān Cǎo 英文名: RADIX GLYCYRRHIZAE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

阅读全文
痘药正品(六十六)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13 | 20 阅读

人参:益元气,生精血,复元神,补五脏。凡痘疮表散、起胀、灌浆、收靥,始终皆赖之。黄 :固腠理,补元气,内托陷下皆用之。当归:生血、养血,活血止血,痘疮赖以调血,凡虚者能补,滞者能行。欲其升散,当佐以川芎;欲其敛附,当佐以芍药。熟地黄:痘疹之病,形质之病也,形质之本在精血。熟地以至静之性,以至甘至浓之味,实精血形质中第一品纯浓之药。凡痘疮起发灌浆收敛之用,以参 配之,其功乃倍。且其得升、柴则能发散,...

阅读全文
上海蔡氏妇科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6-01 | 20 阅读

蔡氏妇科肇始于清代乾降年间,历经二百余年,相传七代,代代精英。蔡氏妇科发源于上海市江湾镇,源远流长,乃儒医世家,是海派中医妇科的代表。 蔡氏妇科的开创时期(清代乾隆年间-1863年) 始祖蔡杏农,一介儒生,素有济世利民之愿。早年在文学上推崇安徽桐城派,专心于词赋诗书。中年偏爱医道,刻意攻读,苦心孤诣。他手抄的医书达百余本,并对此进行反复批注,指迷补正。古人云:不为良相,亦为良医,杏农公勤习岐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