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疮" 的结果

找到 284 条相关结果

单纯疱疹外治方
皮肤病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6-01 | 18 阅读

单纯疱疹是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感染。中医称为热疮,多由外感风热毒邪阻于肺胃,蕴蒸肌肤而发。此病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皮肤黏膜交界处,自觉瘙痒,有灼热感。现推荐一则中药外治验方: 取青黛、冰片各等份。两药混合,兑成散剂。使用时局部用生理盐水清洁后,将药粉撒在创面上,两天换药一次。一般用药2~3次后,疮面基本结痂,继续用药可愈。...

阅读全文
何首乌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5 | 18 阅读

《中国药典》:何首乌 实际拼音: Hé Shǒu Wū 英文名: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别名: 首乌、赤首乌、铁秤砣、红内消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其藤茎称“夜交藤”。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 性状: 本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

阅读全文
心得派的学术特点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4 | 17 阅读

一、强调外疡与温热病在发病上的一致性 高秉钩认为暑热客于肌表多发为暑热疮、串毒、丹志、游火等;客于肉里发为痈或疡;客于络脉发为流注;伏邪内发的外疡多阴中夹阳,不易速愈。两者的病因并无二致。沙石安则谓:“热蕴六经为温病,毒聚一处为外疡”,两者均属热毒,只不过是邪气聚散的不同。故沙氏认为“能治温病,即能治外疡”。他们临证亦善于运用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伏温病的六经辨证等。 二、疮疡初起反对温散...

阅读全文
萆薢的鉴别方法
中药鉴别 | admin | 2025-05-10 | 17 阅读

萆薢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利湿、除痹去浊的功能。用于风寒湿痺、腰膝疼痛、淋浊、阴茎作痛、小便不利、湿热疮毒等病症。 来源 1.绵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lemloba Thumb.和福州薯芋Dioscorea futschauensis Uline.的根茎。 2.粉萆薢:又名黄萆薢、黄姜。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

阅读全文
荆芥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8 | 17 阅读

《杨氏家藏方》卷二:荆芥丸 名称: 荆芥丸 处方: 荆芥360克 天麻(去苗)附子(炮,去皮、脐)白附子(炮)乌药 当归(洗、焙)川芎各30克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10丸,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治风邪上攻头面,眩晕痰多,咽膈不利,口目瞤动,偏正头痛;或伤风头痛,发热鼻塞声重。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细嚼,茶清或酒送下。 《普济方》卷二八○:荆芥丸 ...

阅读全文
越瓜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7 | 17 阅读

功能主治 除烦热;生津液;利小便。主烦热口渴;小便不利;口疮。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生食;或煮熟。外用:适量,烧灰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孟诜:生食多冷中动气,令人心痛,发诸疮。又令人虚弱不能行。天行病后不可食。 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越瓜,惟解酒毒,利小便宜之。饶灰敷口疮及阴茎热疮,以其能解热毒,收湿气也。 2.《千金·食治》:益肠胃。 3.孟诜:止渴。 4.《本草拾遗》...

阅读全文
破伤风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06 | 17 阅读

夫破伤风者,有因卒暴伤损,风袭其间,传播经络,致使寒热更作,身体反张,口噤不开,甚者邪气入脏。有因诸疮不瘥,荣卫虚弱,肌肉不生,疮眼不合,风邪亦能外入于疮,为破伤风之候。有诸疮不瘥。举世皆言蕲艾为上。是谓热疮。而不知火热客毒。逐经诸变。不可胜数。微则发热。甚则生风搐。或角弓反张。口噤目斜。亦有破伤风不灸而。病者因疮着白痂。疮口闭塞。气壅于阳。故热易为郁结。热则生风也。古方药论甚少。以此疾与中风同论...

阅读全文
牛药趣谈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4 | 17 阅读

农历丑年属于牛年。牛酣肛勤劳,任劳任怨,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介绍几则以牛命名的中草药,供大家赏玩。 紫金牛,为常绿矮小灌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平,入肝、肺、肾经,有活血止血、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黄疸型肝炎、筋骨疼痛、白带、睾丸肿胀、小儿脱肛等。 牛筋草,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禾本科蟋蟀卓属植物牛筋草的全草。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淡、平,有沼热解毒、祛风利湿、散淤止血之功,适用...

阅读全文
苦地胆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6 | 17 阅读

《中药大辞典》:苦地胆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实际拼音: Kǔ Dì Dǎn 别名: 天芥菜、鸡疴粘(《纲目》),土柴胡、马驾百兴(《生草药性备要》),草鞋底(《岭南采药录》),地胆头、磨地胆(《广州植物志》),牛插鼻、铁烛台、披地挂、地枇杷、牛托鼻(《福建民间草药》),土蒲公英、吹火根、毛兜细辛(《广西中兽医药植》),铺地娘(《南宁市药物志》),铁扫帚、铁答杯、铁丁镜、一刺...

阅读全文
本草分类•食治门(兽)|猪肉 野猪肉 牛肉 羊肉 马肉 牛乳 狗肉 象肉 虎肉 ... ...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10 | 16 阅读

猪肉猪肉寒中味甘咸,昏神闭血引风痰,四蹄五脏并肠胆,补虚治病还相兼,卵主五癃乳主痫,膏胰润肺补漏岩。猪,水畜也。其味甘美而咸,其气微寒。先入肾,其性暴悍,故食之多者昏神气,闭血脉,弱筋,引风痰动火,令人暴肥,少子。脏疾、心气、疟病、金疮人忌之。养生家不与牛肉、荞麦同食。四足甘寒,补中气,滑肌肤,去寒热,下乳汁,煮汁洗一切疮疽伤挞。悬蹄,即后小爪,性平。主五痔伏热在肠,肠痈内蚀。心,热。主惊邪忧恚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