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温病" 的结果

找到 1046 条相关结果

叶天士妙用南瓜蒂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6-03 | 22 阅读

清代江南名医叶天士不仅是温病学派的奠基人,而且是一位对内、外、妇、儿及五官等科无所不精、贡献巨大的医学大师。他天资敏悟,谦恭好学,医德高尚,医术高超,时人誉为“半仙”,从他妙用南瓜蒂的案例也可窥见一斑。 那年秋天,叶天士带弟子到大盘山区出诊,在弯曲僻静的山道上,遇到一女子。这女子脸色苍白,眼睛无神,柴担放在一旁,双手捧着凸起的小肚子,斜躺在地,轻轻地呻吟着。叶天士上前询问,得知她家在山下,怀孕已有...

阅读全文
湖南安化刘氏医学流派源流及特色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1 | 22 阅读

湖南安化地处湘中,位于雪峰山北麓,湖湘四大水系之一的资江穿城而过,是座山水相依的小城。 安化于宋神宗时代建县,如今看来地势虽偏,历史上却是梅山文化的发源、茶马古道行经之处,为明清以来通往云贵的要道,商业曾一度繁盛,如今又成为蜚声海外的黑茶之乡。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外地交流增加,安化深受楚文化及中原文化影响,其人既性格率真热情,又崇尚儒学,重视教育,建立了多所私塾、公学等。受当地风气影响,安化人才辈...

阅读全文
金秋“燥邪”易伤津 试试清宫代茶饮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30 | 22 阅读

清代宫廷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防治疫疾、美容养颜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其用药精当的医方、考究科学的饮食搭配,对当今的养生疗病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其中简便易行的代茶饮更是极具特色。 经过漫长炎热的夏天,到了秋季,人体内容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部分人因此会出现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症状。秋气与肺气相通应,主气为燥。在中医病因学中,燥既为正常的自然界六气之一,又为外感病因中六淫之一,称为“...

阅读全文
人参与贾瑞之死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22 阅读

《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和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详细描写了贾瑞见王熙凤淫心辄起,行欲不成,反被王熙凤捉弄的整个过程。事后贾瑞依然欲火难耐,“他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迩来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更兼两回冻恼奔波,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中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

阅读全文
癌肿患者特殊的饮食宜忌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8 | 22 阅读

饮食不当致疾病复发加重有一胃癌和胰癌的男性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饮酒后致病情加重而不治而亡;一位小细胞肺癌患者和一位胃癌患者,经中西医治疗病情已缓解,但未加饮食控制,大量吃羊肉后而病重不治。这种在治疗期间,患者原已病情稳定,但因饮食失节而致复发加重者中医称之为“食复”。 不仅癌肿患者如此,临床上其他疾病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他举例说:“一羊毛疔患者(属中医湿温病,除有皮疹外,还有身热不扬,汗出热不...

阅读全文
瑶医学之泻热逐邪法
瑶医 | admin | 2025-05-17 | 22 阅读

泻热逐邪法指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来治疗邪热在里的方法,具有清热、透热、解毒、凉血等作用,并通过祛除邪热而起到保阴、止渴、除烦、止血的作用。瑶医在治疗痧症、瘴气时,充分运用了泻热逐邪法。 痧症病人症见胸腹满闷,腰腿酸痛,不思饮食,食之无味等,其发病机理是机体内虚,抵御力减弱,秽浊、疠气乘虚而人,使机体气血凝滞、运行失常而发病。虽然在发病机理上是内因即气血亏虚为主要因素,但是,由于痧毒是一种暑热湿秽之邪...

阅读全文
岭南罗氏妇科立足岭南走向世界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6 | 22 阅读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百年,薪火传灯,枝繁叶茂。崇文尚德重教,继承与创新并重。 发展与传承脉络 岭南罗氏妇科起源于广东地区,发源于清末,创始人罗棣华早年是晚清儒生,先在家乡佛山南海西樵山行医,以儒通医,后参加北伐,退役后在广州设医馆,以医为业,擅长于温病与妇人病,有妇科验方留存。 第二代传承人罗元恺幼承庭训,博览群书,精研古籍,勤于临证,笔耕不辍,著书立说,传于后人。他早年既得家传,亦接受系统的中...

阅读全文
寒凉药之羚羊角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9 | 22 阅读

羚羊角味咸,性寒。主要作用有清热解毒、平肝息风、凉肝明日,下面就向大家详细介绍羚羊角作为寒凉药的具体功效。 1、清热解毒:对温病、瘟疫、瘟毒所致的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等证,可以羚羊角配合生地、元参、生石膏、寒水石、银花、连翘、黄连、大青叶、郁金、天竺黄、远志、菖蒲等同用。 2、平肝息风:对高热性疾病所引起的高热抽搐,咬牙吊眼,颈项直视,四肢拘急以及小儿惊风、子痫(妊娠期间抽搐、咬牙等)等证,可用羚...

阅读全文
舌绛
诊断 | admin | 2025-06-05 | 21 阅读

【舌绛】舌质深红色。多见于温病邪热传入营分。苔初起绛色尚有黄白苔,是邪在气分,未尽入营。舌质鲜绛,往往是心包络受邪。舌绛而中心干,属胃火伤津。绛而光亮,是胃阴大伤。若绛而有大红点,是热毒乘心。舌尖独绛是心火盛。若绛而干枯,是肾阴已涸。若舌络,望之似干,用棉签拭之而有津液的,是津液亏而湿热上蒸或有湿痰。舌络而有粘腻白苔,是“湿郁热伏”。近人从临床观察发现,重症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严...

阅读全文
熏鼻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6-04 | 21 阅读

熏鼻法是将一定的药物制成粉末,熏入鼻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此法最早见于元代倪维德的《原机启微》,书中记载用唁鼻碧云散嘻鼻治疗目肿红赤,昏暗羞明,隐涩疼痛,风痒鼻塞,头脑痰痛,眵泪稠粘。并将其喻为“开锅盖法”。在附录中,已收载了拨萃方熏药,治疗偏头痛眼疾。至明清时期,此法有了进一步发展,不仅用于治疗眼疾,还广泛用于治疗伤寒、中风、时疫、温病、喉风、牙痛等症。如赵学敏《串雅外编》中介绍了用不同的配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