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提插法" 的结果

找到 16 条相关结果

痛经钩针疗法
钩针 | admin | 2025-05-01 | 12 阅读

痛经是指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为主要表现的由月经不调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部位:三阴交、合谷、中极、次髎。 操作规程:患者暴露腧穴,皮肤常规无菌消毒,铺无菌孔巾,戴无菌手套,左手示指或拇指作指切压手,右手以执笔式持针法快速刺过皮肤到达肌层后,针柄与皮肤呈75°进针。三阴交施点刺和弹拨法;合谷施掸拨法;中极施点刺加震颤法;次髎施钩拉加提插法。手法施治完毕后...

阅读全文
粗针疗法
器具技法 | admin | 2025-05-08 | 11 阅读

粗针又称巨针,系由《内经》中“九针”之大针演化而来,因其针体特粗而名之。粗针治疗的针感强,针刺时间短,进针不易弯曲,很少有滞针、折针现象。因此,粗针疗法适用于需要强刺激或放血的病症。 【操作方法】 一、针具 粗针的结构与毫针一样,分为针尖、针体、针根、针柄和针尾。但粗细规格与毫针不大相同,粗针针体的直径有0.4mm、0.6mm、0.7mm,O.8mm、1.2mm几种,长度10~33em不等。粗针...

阅读全文
钩针的手法
钩针 | admin | 2025-05-16 | 10 阅读

当钩针进入皮肤深达病所后,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必须给予一定的刺激效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手法。 一、提插法 提插法是将钩针快速刺入皮肤后持针做上下纵向提插的方法。操作方法:锋钩针针尖对准欲刺部位垂直下针,当针尖刺入皮肤后,针体与皮肤呈75°角,手似执笔状,右手拇、示指夹紧针体并紧靠中指,针尖朝下,运用腕力有节律的小幅度频频上下动作,进行提插。本法适用千局部肌肉紧张...

阅读全文
壮医学的小儿毒痢
壮医 | admin | 2025-05-14 | 10 阅读

小儿毒痢是以发病急剧、高热、抽筋,甚至呼吸困难为特征,数小时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夹杂枯液脓血,腹痛,大便急急胀胀,欲便不出等症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中医诊为“疫痢”,西医诊为“中毒性菌痢”。多发于夏秋季节,常见于2~7岁的小儿。本病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临诊时必须积极抢救。 病因病机:饮食不洁,湿热疫毒从口而人,蕴伏谷道,与气血相搏,使谷道损伤,气血淤滞,谷道传道功能失职,毒血混杂而下...

阅读全文
强直性脊柱炎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 | admin | 2025-05-05 | 9 阅读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 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个器官的损害。强直性脊柱炎主要发生在年轻人身上,20~30岁是发病的高峰年龄。疾病的形式多种多样,早期往往缺乏特彻性临床表现,被误诊为类风湿、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病者...

阅读全文
电针疗法的行针手法
电针 | admin | 2025-05-03 | 9 阅读

(1)提插法 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或感受得气后,进行深、浅交替提针和插针,提插的幅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层次的有无和操作时间的长短等,应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腧穴的部位及医生所要达到的目的而灵活掌握。 (2)捻转法 将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或有得气感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做一前一后,左右交替的旋转捻动的动作。其捻转角度、快慢和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特征及医生所要达到的目的灵活运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