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恽铁樵" 的结果

找到 18 条相关结果

从文化视角看中医孟河医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0 | 13 阅读

近日,电视剧《老中医》正在热播中,剧中主人公翁泉海的原型集丁甘仁等数位孟河医派医家于一身,生动再现了民国时期孟河医家行医沪上的种种际遇。在中医流派中,孟河医派似一颗灿烂的明星,照耀在清末民初的医坛上,传承至今代有才人。 电视剧《老中医》的热播使孟河医派被更多人所知。 孟河医派是自清末以来逐渐形成的肇始于江苏孟河一带的中医流派,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阅读全文
教育家--恽铁樵
名家名著 | admin | 2025-05-20 | 11 阅读

  恽铁樵(1878—1935),中医学家。早年从事编译工作,后弃文业医。从事内、儿科,对儿科尤为擅长。创办“铁樵中医函授学校”,致力于理论、临床研究和人才培养。著有《群经见智录》等24部著作,有独特新见。竭力主张西为中用,对中医学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阅读全文
函授教育
针灸文化 | admin | 2025-05-18 | 11 阅读

民国时期针灸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函授教育。首开针灸函授教育之先河的是承淡安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及其在各地的分社,主要以通信函授、寄发针灸教学材料和函询解答问题等方式培养针灸人才。 在承淡安的帮助下,赵尔康的中华针灸社、杨医亚的中国针灸学术研究所等许多针灸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都纷纷举办各种规模的针灸医学函授班,取得了普及推广针灸医学的很好效果。 1925年恽铁樵在上海创建中医函授学校。...

阅读全文
《难经》与《难经》脉法的几个有关问题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04 | 11 阅读

1、成书经过等问题 《难经》不见于《汉书·艺文志》,最早见之于《隋书·经籍志》,但未署何人撰著,《旧唐书·经籍志》始题为秦越人所撰。按唐t杨玄操《黄帝八十一难经注》自序日:“黄帝八十一难者,斯乃勃海秦越人所作也。越人受桑君之秘术,遂洞明医道,至能彻视腑脏,刳肠剔心,以其与车辕日时扁鹊相类,乃号之为扁鹊。”所以一般认为《难经》为秦越人所撰的说法实始于唐·杨玄操,但在唐·王焘著《外台秘要方》中载有《...

阅读全文
医随国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8 | 10 阅读

对中医药来说,从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以后的百年,是从困厄走上璀璨恢宏的百年,是学术转型的百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荣誉冠名为“中医药”的百年。近日出版的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总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朱建平研究员主编的《百年中医史》是作为重点项目“百年中医史研究”课题告竣的核心成果。 科学史不仅仅是历史学家对过去事物认知的书写,还是和当代社会环境与公众诸因素关系的展现。有人...

阅读全文
中医学校
针灸文化 | admin | 2025-05-12 | 10 阅读

尽管政府对中医多次采取废止的政策,但民间医家还热衷于创办各类中医学校。 1885年,陈虬于浙江温州府瑞安县城东创办“利济医学堂”,招收学生开讲达13年之久,并于1897年出版《利济学堂报》,所用课本,除《内经》、《伤寒论》外,多系自编。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中医科为八科之一。1903年,该学堂增设医学实业馆,教授中西医学及外文,1905年改称医学馆,是后来北京医学院的前身。 1...

阅读全文
小儿肺炎奇验案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admin | 2025-06-14 | 2 阅读

1984年豫儿年方十二岁,9月中旬忽然壮热(体温39.7℃),旋即咳嗽频作,声若从瓮中出。腹中隐痛,二便自调;有汗热不解,脉浮数,右手脉按之不衰,苔薄白。予桑菊饮无进退,改投银翘散,每服药后,体温辄从39.7℃降至37.4℃。数小时后,复升如初,两日皆然。西医胸透示:肺纹理增深,右肺小片状阴影,诊断为“肺炎”。给予抗生素注射。每次注射后二小时内体温可略降,二小时后又复回升,如此将近一周,病不能解。...

阅读全文
虚劳初探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admin | 2025-06-14 | 2 阅读

虚劳一症为虚损劳伤、久虚不复之病,自古以来即属难治之疾。今时医药进步、生活安定,此病似已少见。其实典型之虚损症虽不常有,而诸多慢性而迁延难疗之病,无不涉及损途。如久治不愈之慢迁肝、肾病综合征、慢性尿毒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核病及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不胜枚举,多可从虚劳病中求其治法,可知探研“虚劳”仍有现实意义在,故余不揣浅陋,试作本文。一、释名“虚劳”为虚损劳伤之简称,其含义有二:一者以真元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