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恐伤肾" 的结果

找到 71 条相关结果

春天养肝知禁忌 衣食住行要注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16 阅读

中医学强调养生,而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顺应天道,按照四季的气候变化来养生。《黄帝内经》提出的总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春夏要保护人体的阳气,而秋冬则应重视顾护人体的阴液。对于肝病患者来讲,春季如何养肝、护肝,预防肝病的发生或加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中医的“肝”≠西医的“肝” 现代医学认为,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而中医学所说的“肝”不是器官,是一个中医藏象学的概念,包括...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4 | 16 阅读

千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对长寿养生进行过详尽的探讨和论述。然而,真正从医学角度对养生之道和长寿之法进行系统论述的,《黄帝内经》则为首创。因此,弄清《黄帝内经》养生观对于实现长寿之善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随从四时变化规律 《四气调神大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与之相适应,结合四时变化进行了形象地论述:春三月(立春至立夏),天地俱生,万物...

阅读全文
不良情绪对健康影响巨大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8 | 16 阅读

近日,一篇关于“生气一小时=熬夜6小时”的微博在网络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足见不良情绪对健康的深远影响。工作生活不顺意,总爱抱怨生气,到底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听听中医怎么说。 经常生气 百病丛生 现实生活中,但遇到不愉快、不顺心时,明知“气大伤身”,还是会大发雷霆。其实,每一次生气,对身体来说都是一次“地震”,生气的瞬间对身体产生巨大影响,是不可逆的损伤。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生气1小时造成的...

阅读全文
杂病•内伤类•发热(附恶寒)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11 | 15 阅读

     发热原无表里证,明是内伤虚损病;     外感发热,人迎紧盛,随表里见证,汗下即解。惟内伤虚热,经久不解,无表里二证,虽食积类伤寒初证,右脉气口紧盛,身节不痛为异。     劳役力倦欲昏神,     内伤劳役发热,脉虚而弱,倦怠无力,不恶寒,乃胃中真阳下陷,内生虚热,宜补中益气汤。内伤色欲,阴虚发热,便硬能食者,滋阴降火汤、加味逍遥散、清骨散。内伤思虑,神昏恍惚,眼烧者,归脾汤、茯神汤。...

阅读全文
古人养生之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1 | 15 阅读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

阅读全文
中医情志疗法,以情胜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5 | 15 阅读

中医情志疗法是一门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医学心理学,它反映了古代医学家们独特的思维和辨治观,是经典理论和临证经验的完美结合。说起情志疗疾方法来,读者恐怕会想起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那段饶有兴趣的描写:胡屠夫一巴掌将因中举后狂喜不已,痰迷心窍的范进打得痰涎俱出,使他的神志恢复如常,写下了“恐胜喜”的心理治疗的精彩一笔。 其实,历代医家运用情志相胜的理论,独辟蹊径,验案颇多。 中医认为情绪过度变...

阅读全文
杂病提纲•内伤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调理脾胃湿与热脾性湿,主乎血,阴也;胃火化,主乎气,阳也。太湿则气滞,太干则血燥,湿热调停则能食能化,而气血生旺。苟或寒湿伤脾,则停饮难化,或不思食;燥热伤胃,则停食不消,或善食而瘦。由是脾胃不和,交相为病,胃变为寒,脾变为热。大概以脉浮缓而迟,或带紧为寒湿;脉浮缓而实,或细而数为燥热。又肥人多湿,瘦人多热,更参以饮食浓薄可也。且按心口疼不疼,劳伤,手按心口不痛;食伤,手按心口刺痛。食伤初寒久则热...

阅读全文
中医教您如何调情志
心理保健 | admin | 2025-05-14 | 15 阅读

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生活中,谁都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但是我们应当善于控制和调节它,能够及时地加以消释和排除,从而使我们免受或少受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危害。 (1)以情制情法。 又叫情志制约法,创自于《黄帝内经》。如《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

阅读全文
肾脏脉论第一
备急千金要方 | admin | 2025-06-11 | 14 阅读

(论一首)论曰∶肾主精。肾者,生来向导之本也。为后宫内官则为女主,所以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来谓之精。精者,肾之藏也。耳者肾之官,肾气通于耳,耳和则能闻五音矣。肾在窍为耳,然则肾气上通于耳,下通于阴也。左肾壬,右肾癸,循环玄宫,上出耳门,候闻四远,下回玉海,挟脊左右,与脐相当,经于上焦,营于中焦,卫于下焦,外主骨,内主膀胱。肾重一斤一两,有两枚。神名KT ,KT 主...

阅读全文
枚乘《七发》的医学心理学思想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2 | 14 阅读

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枚乘从小酷爱文学,曾先后做过吴王刘濞、梁王刘武的文学侍从。七国之乱前,吴王有叛心,枚乘上《谏吴王书》 进行谏劝,吴王不听,枚乘便离去转而投奔梁孝王刘武。景帝时,吴王参与六国谋反,枚乘又上《重谏吴王书)》劝阻,吴王仍然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吴王兵败身死。枚乘也因此而知名。“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拜他为弘农都尉,他不愿做郡吏,以病去官.复至梁国,与梁孝王的门客严忌、邹阳、公孙诡等交游,...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