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腹痛" 的结果

找到 256 条相关结果

蓝布正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4 | 18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布正 别名: 追风七、五气朝阳草、红心草、水杨梅、头晕药、路边黄、见肿消[陕西] 来源: 蔷薇科水杨梅属植物南水杨梅Geum japonicum Thunb. var. chinense Bolle,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阴干,鲜用四季可采。 性味: 辛、苦,平。 功能主治: 镇痛,降压,调经,祛风除湿。用于高血压病,头晕头痛,月经不调,小...

阅读全文
产后腹痛_胎产
妇科 | admin | 2025-06-05 | 17 阅读

【产后腹痛】包括腹痛和小腹痛,以小腹部疼痛最为常见。大多由于血瘀,气血虚,或感受风寒所致。以产后瘀血凝滞(或风冷挟瘀血)为主的名“儿枕痛”,小腹部可摸到硬块,有明显压痛,常兼见恶露不畅或不下,胸腹胀满,脉多弦濇有力,有偏寒、偏热的不同。气血虚的每易外感风寒,多见腹痛喜热按,往往摸不到硬块,头昏目眩,体倦畏冷,甚则心悸、气短、舌质淡,脉虚细或弦濇;如挟瘀血,则少腹硬痛,舌质多紫黯;兼气滞的则有胸闷腹...

阅读全文
《济阴纲目》调经门 调经门汇方
济阴纲目 | admin | 2025-05-30 | 17 阅读

  脉经曰: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少阴脉弱而微,微则少血。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脉来至状如琴弦,苦少腹痛,主月水不利,孔窍生疮。肝脉沉,主月水不利,腰腹痛。尺脉来而断续者,月水不利,当患小腹引腰痛,气滞,上攻胸臆也。经不通,绕脐寒疝痛,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故痛。(滑为气血有余,故曰实。微弱为血不足,浮弱亦然。弦也,沉也,断续也,...

阅读全文
泌尿系感染的推拿疗法
百病推拿 | admin | 2025-05-23 | 17 阅读

  【概述】 泌尿系感染,包括现代医学的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几乎任何致病菌均可引起,而以大肠杆菌和副大肠杆菌为最常见,其次为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等。近年来淋球菌、支原体感染也呈上升趋势。本病临床上主要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或痛引腰酸伴发热为特征。 祖国医学根据其临床症状而归属于“淋证”范畴,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湿热,而湿热在疾病的全过程中均存在,临床上只表现...

阅读全文
大黄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5 | 17 阅读

《中国药典》:大黄 实际拼音: Dài Huánɡ 英文名: RADIX ET RHIZOMA RHEI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

阅读全文
手太阳小肠经考正穴法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6-03 | 16 阅读

少泽(一名小吉):手小指端外侧,去爪甲角下一分陷中。手太阳小肠脉所出为井金。《素注》灸三壮。《铜人》灸一壮,针一分,留二呼。主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口干心烦,臂痛瘛瘲,咳嗽,口中涎唾,颈项急不得回顾,目生肤翳复瞳子,头痛。前谷: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手太阳小肠脉所溜为荥水。《铜人》针一分,留三呼,灸一壮。《明堂》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痎疟癫疾,耳鸣,颈项肿,喉痹,颊肿引耳后,鼻塞不利,咳嗽吐衄...

阅读全文
补益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8 | 16 阅读

脉法。气虚。脉细或缓而无力。右手弱。血虚。脉大或数而无力。左手弱。阳虚。脉迟阴虚。脉弦。真气虚。脉紧。男子久疾。气口脉弱则死。强则生。女人久病。人迎强则生。弱则死。夫人之正气不足曰虚。复纵嗜欲曰损。致病之因。有六焉。一曰气。二曰血。三曰精。四曰神。五曰胃气。六曰七情忧郁。六气委和。则各司其职。曰无病。失养违和。阴阳偏胜克剥则诸病生焉。夫气乃肺之主。血乃肝藏之。精乃肾之主。神乃心之主。饮食乃脾胃之主...

阅读全文
任脉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23 | 16 阅读

任脉经穴歌任脉三八起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锐,石门气海阴交仍,神阙水分下脘配。建里中上脘相连,巨阙鸠尾蔽骨下,中庭膻中慕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夜,            天突结喉是廉泉,唇下宛宛承浆舍(二十四穴)。此经不取井荥俞合也。脉起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以人之脉络,周流于诸阴之分,譬犹水也,而任脉则为之总会,故名曰阴脉之海焉。用药当分男女,月事多主冲任,是任之为言妊也...

阅读全文
痛经的艾灸疗法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3 | 16 阅读

技术一 艾灸穴位:次髎、关元、地机、至阴、血海(双)、中极、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悬起灸10~15分钟,或实按灸7~10次。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个疗程。②艾炷隔姜灸,每穴每次灸治7~10壮,艾炷如枣核大小。每日1次3~5次为一个疗程。③温针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 主治:经行不畅,少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血块,经后胀痛缓解。 技术二 艾灸穴位...

阅读全文
金樱子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5 | 16 阅读

《中国药典》:金樱子 实际拼音: Jīn Yīnɡ Zǐ 英文名: FRUCTUS ROSAE LAEVIGATAE 别名: 糖罐子、刺头、倒挂金钩、黄茶瓶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 的干燥成熟果实。10~11月果实成熟变红时采收,干燥,除去毛刺。 性状: 本品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2~3.5cm,直径1~2cm...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