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子午流" 的结果

找到 85 条相关结果

从《易经》“三易”谈中医继承发扬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3 | 18 阅读

中医“道”的形成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文思想一脉相承、息息相关,是历代中医必须学习掌握的内容。 传承中医的过程中,努力正本清源并尽量原汁原味地加以继承,是中医保持生命力及发挥疗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的发展史闪耀着自省、外引、创新、完善的光芒,当下中医要扩大影响,走向世界,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扬。 《易经》即《周易》,传说其历经伏羲、文王、孔子之著,成书于先秦的文化轴心时代。《易经》是...

阅读全文
汇诸前贤成一统——《针灸大成》
针灸文化 | admin | 2025-05-28 | 17 阅读

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理论逐渐深入和细化,涌现了大批的学术著作,如《针灸大全》、《针灸节要》、《针灸聚英》、《针灸问对》、《针灸大成》、《奇经八脉考》、《类经图翼》等,同时四部大型综合性医书——《普济方》、《医学纲目》、《奇效良方》、《古今医统》中也均设有针灸专篇,汇集历代针灸文献。 《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大成》,单单从明代这几本针灸名著的名称来看,就反映了时代呼唤一本集大成的...

阅读全文
子午流注推拿法
推拿手法 | admin | 2025-05-24 | 17 阅读

一、纳子法 子午流注纳支法十二经脉的气血循行,一天中的24小时分布,从半夜子时,即23时至次日1时为气血输注胆经起,按顺序。相推时辰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经脉为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 二、补母泻子配穴法 补母泻子配穴是根据脏腑配合时辰,结合各经症状的虚实,通过十二经的井荥输经合(五俞穴)的五行关系,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来...

阅读全文
子午流注针常用穴位之手厥阴心包经
子午流注针 | admin | 2025-05-23 | 17 阅读

井穴——中冲( Zhongchong) 【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刺法】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荥穴——劳官(Laogong)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刺法】直刺0.3一0.5寸。 输穴——大陵(D...

阅读全文
子午流注针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子午流注针 | admin | 2025-06-03 | 16 阅读

1.晕针 【原因】患者精神紧张、体质虚弱、饥饿疲劳、大汗大泄太出血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手法过重而致脑部暂时缺血。 【症状】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呕,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处理】首先将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注意保暖,轻者在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指掐或...

阅读全文
子午流注的治病原理
子午流注针 | admin | 2025-06-02 | 16 阅读

子午流注治病的原理是根据宇宙间自然周期变化规律和气的上下、升降、沉浮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著明的哲学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载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是说人的气血升降环周规律从大地的五行水火升降规律得来;地的水降火升是效法天的太阳对海水的蒸发变为雨云的升降,而它又是效法日月阴阳道路周期的升降规律而形成的。 在人体之中,气血是循经络运转周流不息,这种周流即是流注。自然界的各种周期变...

阅读全文
子午流
针灸疗法 | admin | 2025-05-30 | 16 阅读

子午流】是针灸取穴的一种古代学说。以十二经中的“五俞”穴(共66个穴位)为基础,配合日、时的天干、地支变易,推算经脉气血盛衰开阖情况,决定出某天、某时用什幺穴位。其效验尚待深入研究。...

阅读全文
子午流注的意义
子午流注针 | admin | 2025-05-25 | 16 阅读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是古人记时的十二个符号,统称“地支”。 “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两个支。子为初,亦是阳之始,阴之终,为23时至次日l时;午为阳之终,阴之始,从11时至13时。“子午”不仅表示一天昼夜的阳阴盛衰,还表示一年四季的阴阳盛衰;阴历十一月为“子”,十一月里冬至阴尽阳生;五月为“午’,五月里夏至阳尽阴生。昼夜长短和气候温凉寒热周而复始,然而人处于自然界中,人体...

阅读全文
八法八穴歌(西江月)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6 | 16 阅读

  西江月调《八法八穴歌》出自针灸类书《凌门传授铜人指穴》。凌门,指明代凌云(字汉章)一派。凌氏为明孝宗弘治(1458~1505)时人,早于汪机和高武,此书内容为高武《针灸聚英》所引用。内容以针灸歌赋和经穴图为主,载有百症赋、玉龙赋、灵光赋、拦江赋、席弘赋、八法八穴歌(西江月调)、十四经步穴歌、十四经周身歌、十二经脉、十五络脉歌、千金十一穴歌、荣卫所生歌、铜人指要赋等。其图除十二经要穴之外,还有天...

阅读全文
中医清肠有三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5 | 16 阅读

观医院门诊病人症状千奇古怪,如口气重、咳嗽经久不愈、面部黄褐斑、痤疮、脓点四处开花、疮疡久不愈合等,究其原因,与肠中积便有很大关系。 便秘导致体内毒素沉积,已经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便秘首先与厚腻饮食有关,有些人无辣不欢,常食酸菜鱼、辣子鸡等多盐厚腻的食物,肠胃积热后,耗伤了津液,慢慢肠道干涩燥结;有些人喜欢吃寒凉生冷,如柿子、海鲜,耗伤阳气,阴寒之气聚集体内,凝积了肠道。其次,便秘与情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