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暑" 的结果

找到 227 条相关结果

五行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5-19 | 18 阅读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我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五行是我国古代哲学理论,属于古人对物质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范畴。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则是古代的朴素唯物,自发辨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实验的相结合。“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行”是运动。这个学说是以五行的属性,联系人体的脏腑器官,并通过五脏为中心,...

阅读全文
夏季调摄重在“心”,三个穴位可“祛湿”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18 阅读

天地万物都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人想健康长寿,就要应天顺时。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炎炎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则新陈代谢旺盛,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 孟夏防病 仲夏防雨 季夏防暑 夏季分三个阶段,即:孟夏、仲夏、季夏。如果按公历,孟夏大概是5月,仲夏是6月,季夏是7月。 孟夏时节,...

阅读全文
大暑时节热气盛,老少青三代咋防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0 | 17 阅读

在炎热的大暑季节人们容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出汗、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甚至被中暑、腹泻等疾病所困扰。如何防治这些季节变化带来的身体不适呢? 老人要防心脏病 有资料表明,三伏天降雨增多,气压偏低.是心脏病的高发期。所以,老年人要注意保护心脏。 预防措施有三条 一是要保持精神安静、平和,尽量不要生气。夏天天气热,中医认为夏季与之相应的脏腑是心,所以夏天易心火过盛,遇事爱着急发火...

阅读全文
大暑起居养生须知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7 | 17 阅读

大暑时节,炎热的程度到达高峰。在日常起居上,睡眠要充足,不可在过于 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时便开始入睡,并且睡眠莳不可做剧烈的运动。睡时要先睡眼,再睡心,逐渐进入深层睡眠。不可露宿,室温要适宜,不可过凉或过热。房中也不可有对流的空气,即所谓的“穿堂风”。 早晨醒来,要先醒心,再醒眼,并在床上先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再下床。早晨可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活动,但高的中午不要外出。而...

阅读全文
立秋处暑热未散,顺时养生4药膳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8 | 17 阅读

现在正值立秋时节。按照月令,立秋属孟秋,意味着盛夏将要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更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其实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闷热依旧未退,是不折不扣汗湿沾衣的“桑拿天”。所以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以前没有空调,到夏天疰夏者众多,吃不好,睡不着,因此国内多地有立秋称体重的习俗,看看这期间瘦了多少,然后立秋时摆一桌摆满时令瓜果大快朵颐以“啃秋”。以下推荐几款立秋药膳,供...

阅读全文
叶天士轶事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04 | 17 阅读

1.叶天士粢饭团治“怪病” 有一年大暑天,叶天士正在诊所里忙碌。门外,走进来两个衣若不凡的人,递给叶天士一张请帖和一封书信。原来,南京大官僚吕维其的独生儿子患病,特邀请叶天士专程前往。官命难违,叶天士把诊所委托给几个弟子照理,便坐上迎候他的官船直赶南京。 叶天士一到南京,吕维其便设宴接风,霎时全府上下,忙得不亦乐乎。叶天士一一谢过,来到吕维其儿子的卧室。他撩起竹帘,只见靠窗放一张紫藤软榻,上面躺...

阅读全文
小暑节气暑未极,防寒防湿更护脾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9 | 16 阅读

7月6日进入小暑节气。从气象学角度来讲,太阳运行到黄经105度时,这天即为小暑。古人认为积存土地里的热气一直都潜伏在土地中,到小暑时热力才开始慢慢地散发出来。小暑表示暑气尚未极致,此时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虽然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但此时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 小暑要防寒 暑天给人的感觉首先就是热,热则容易贪凉,古代的双暑时节,由于农人们都在户外劳...

阅读全文
2020农历鼠年养生月历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8 | 16 阅读

猪拱雪辞旧岁,金鼠报晓迎新年。新春将至,也揭开了新一轮养生序曲,美好的生活从健康养生开始。养生的方法很多也很简单,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中医历来重视节气养生,如何根据节气来调整养生方案?请看为您制作的“2020农历鼠年养生月历”。 农历一月 【养生节气】 立春 雨水 中医认为春在五行属木,与肝相应,春季养生要重视养肝,远离烟酒,少熬夜。这个月从雨水节气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增多...

阅读全文
小儿门(附∶小儿病机)•吐泻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6 | 16 阅读

吐泻初生怎可当,脾虚则泻,胃虚则吐,脾胃俱虚,吐泻不止,久则变成慢惊与疳。初生恶物未下,但呕黄汁者,木瓜丸∶木瓜、腻粉、木香、槟榔、麝香各等分,为末,面糊丸小豆大。每一二丸,甘草煎汤下。初生吐泻不止者,朱砂丸∶朱砂、南星、巴霜各等分,为末,糊丸黍米大。每二丸,薄荷煎汤灌服下之。后以朱沉煎调之∶朱砂二钱,藿香三钱,滑石五钱,丁香十四粒,为末,用新汲水一盏,麻油滴成花,抄药五分在上,须臾坠下,澄去水,...

阅读全文
大暑养生防湿热 艾叶驱蚊效果好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16 阅读

大暑节气的明显特征是热中夹湿,人体出汗多,消耗大,这个节气养生要注意补充体力,避热解暑。而解暑的关键在于静心,白居易《消暑》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大暑养生应以静心养身为主。精神调摄应注重调“心神”,中医认为心主神,而调摄心神应该远离声色过度的环境,抑目静耳、宁静心神、“精神内守,并安从来”,历代圣贤均强调修德养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