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口腔粘膜" 的结果

找到 49 条相关结果

扑粉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23 | 15 阅读

扑粉法,亦称撒扑法,是将药物研成细粉,撒扑于患处,以冶疗疾病的方法。 本法应用很早,魏晋时期,陶宏景就已记载麻黄根“止汗,夏日杂粉用之”。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也载有牡蛎“捣为粉、粉身,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以后,此法历代相传,所用药物不断增多,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治“腋下胡臭,矾石绢袋盛之,常粉腋下”;陈实功《外科正宗》载石珍...

阅读全文
蟾酥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1 | 15 阅读

《中国药典》:蟾酥 实际拼音: Chán Sū 英文名: VENENUM BUFONIS 别名: 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 来源: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 性状: ...

阅读全文
夜关门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6 | 14 阅读

《中药大辞典》:夜关门 出处: 《分类草药性》 实际拼音: Yè Guān Mén 别名: 茾、马帚(《尔雅》),三叶草(《滇南本草》),封草(《质问本草》),菌串子(《分类草药性》),野鸡草、白马鞭、赵公鞭、野辟汗草、铁线八草(《国产牧草植物》),蛇倒退、蛇退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千里光、胡蝇翼、半天雷、狐狸咀、蝗虫串、闭门草、暗草(《福建民间草药》),公母草、铁马鞭(《江西民间...

阅读全文
火殃簕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5 | 14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火殃簕 实际拼音: Huǒ Yānɡ Lè 别名: 霸王鞭、金刚纂、金刚树、龙骨树、肉麒麟、羊不挨、火旺、火巷、火焰、羊桠、扬丫、洋丫簕 来源: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antiquorum L.,以茎、叶(去净汁液);液汁(茎、叶切开流出白色液体)入药。全年可采,多为鲜用。 性味: 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茎、叶:消肿,拔毒,止泻。用...

阅读全文
壮医学的雪口
壮医 | admin | 2025-05-31 | 13 阅读

雪口是以小儿口腔舌面上满布白屑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鹅口疮”,西医诊为“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哺乳期幼儿。 病因病机:口腔不洁,感染邪毒。 临床表现:先在口腔舌面上或两颊内侧粘膜上出现白屑,渐蔓延至牙龈、口唇、软硬腭等处。白屑周围绕以红晕,互相融合,渐渐增大,状如凝乳,拭后不久又生,重拭可见出血。常伴哭闹不安,拒乳厌食等。严重者白屑可蔓延整个口腔粘膜,上延鼻道,下及...

阅读全文
火殃簕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30 | 13 阅读

功能主治 茎、叶:消肿,拔毒,止泻。用于急性胃肠炎,疟疾,跌打肿痛。 液汁:泻下,逐水,止痒。用于肝硬化腹水,皮癣。 用法用量 急性胃肠炎:鲜茎1~2两,去皮刺切碎或鲜叶7片去头尾,流净液汁,加大米5钱炒至焦黄色,水二碗煎服; 疟疾:茎心切成黄豆大,以龙眼肉或胶囊包裹,于发作前5小时吞服; 跌打肿痛:鲜茎1两切碎炒黑,水酒各半煎服。 肝硬化腹水:用液汁和面粉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2丸,以泻为度...

阅读全文
五官的气功保健养生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9 | 13 阅读

一、耳的气功保健 耳为听觉器官。中医认为,耳的功能靠精、髓、气、血的充养,尤赖肾气的和调。耳与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故耳廓有全身脏器及肢体的反应点,而耳病的治疗,需要全身机能的改善。耳功除对耳病有防治作用外,还能增强其他脏腑的功能。耳功在极虚静的气功态下练习,方合法度。 1、龟咽健肾 思想先静下来,口微闭,以舌在上下牙列外徐徐搅动,待唾液满口后,使所吸之气下行归根(气海穴),在吸气时如忍大便状引真...

阅读全文
发颐(汗毒)_时病
内科 | admin | 2025-05-26 | 13 阅读

【发颐(汗毒)】指发生于颐颔部位的一种化脓性感染,虽与痄腮相似,但本病多继发于伤寒、温病、脉疹的后期。由于汗出不畅,余邪热毒未能透泄、郁结于少阳、阳明之络,气血凝滞而成,故又名“汗毒”。初起身热恶寒、肿如结核、微有热痛,以后脓肿渐渐增大,热痛亦加剧。如不及时切开,脓肿可在颐颔部或在口腔粘膜或向外耳等处溃破。类于化脓性腮腺炎。...

阅读全文
藏医把热证分为哪几个类
藏医 | admin | 2025-05-16 | 13 阅读

热证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方面,多由于体内赤巴的机能紊乱,加上情绪方面的瞋怒所致。外因方面,主要是饮食失节,喜食和过食辛热、酸性、咸味食物,以及肉类、酒类、红糖等,加上生活上过度劳累,剧烈劳动,或在烈日下睡觉,强挖硬土等。有时外伤也可加重热病发作的机会,如由马背坠落,悬崖跌落,被石头砸伤,棍棒打伤等。总之,在内外因结合的作用下,可产生热证。 —般说,热证的表现症状是;脉象多为数、紧、浮,...

阅读全文
中医视口辨病
中医望诊 | admin | 2025-05-10 | 13 阅读

口腔是食物的通道,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食物能给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以满足人体的需要。如果摄入的饮食不洁,则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痢疾、食物中毒等;如饮食不当,过多地食入肥甘厚味,久而久之则成大患之兆。 观口腔颜色 正常人口腔呈粉红色,没有斑点和其他改变,光华而有润泽。 1、粘膜白斑。观察时注意颊粘膜、唇、腭、舌粘膜白斑,有的高出粘膜而,形状规则。如果白斑变硬、突起、有溃疡情形,则是癌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