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医话" 的结果

找到 98 条相关结果

医古文中常见偏义复词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9 | 18 阅读

医古文是研究我国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医古文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偏义复词,正确理解偏义复词,对学好中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利害 义偏于“害”,意为“危害”。语出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丹溪翁传》:“人有邪恶非正之问,是依蓍龟为陈其利害。” 血脉 义偏于“脉”,指“脉象”。语出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入,视病,出,董安问于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引,七...

阅读全文
闭经验方秘方
妇科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27 | 18 阅读

[通治方] 张锡纯:理冲汤,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疒徵}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消。亦治室女月闭血枯。 生黄芪9克 党参6克 于术6克 生山药15克 天花粉12克 知母12克 三棱9克 莪术9克 生鸡内金(黄者)9克用水3盅,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数沸服。服之觉闷者,减去于术;觉气弱者,减三棱、莪术各3克;泻者,...

阅读全文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秘方
妇科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22 | 18 阅读

[通治方] 傅山:妇人有年老血崩者,方用加减当归补血汤。 当归30克(酒洗) 黄芪30克(生用) 三七根末9克 桑叶14片 水煎服。2剂而血少止,4剂不再发。 《傅青主女科》卷上 张锡纯:固冲汤,治妇女血崩。 白术(炒)30克 生黄芪18克 龙骨(煅,捣细)24克 牡蛎(煅,捣细)24克 萸肉(去净核)24克 生杭芍12克 海螵蛸(捣细)12克 茜草9克 棕边炭6克 五倍子1.5克(轧细,药汁送服...

阅读全文
1956年,我成为北中医首届大学生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5 | 18 阅读

1956年,时任卫生部部长助理郭子化在北京中医学院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 北中医第一届学生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 1956年我高中毕业,时值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市分别成立中医学院并开始招生,按照当时全国统一高考计划,我报名应试,幸运地被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简称“北中医”)录取,历经6年寒窗苦读,于1962年顺利毕业。这两张照片,分别记录了1956年北中医开学典礼及第一届学生上课...

阅读全文
韩冰:津沽妇科流派的学术带头人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4 | 18 阅读

韩冰,男,中共党员,天津人,1939年12月生,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著名中医妇科专家。构建了以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奇经八脉学说为理论框架,冲任学说为理论核心的现代中医妇科学理论体系,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博览诸家,编纂整理医学专著 韩冰幼入私塾,受其父玉台公执儒家传统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的思想影响,得国学文化熏陶润泽,受其叔父玉玑公老中医的影响,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阅读全文
黛玉抚琴话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1 | 17 阅读

在《红楼梦》第八十六回中,有一段贾宝玉请教林黛玉关于抚琴方面的对话。不仅对古琴的记谱法、琴的传承、和历代名人抚琴的故事都作了详细而生动黛玉的讲述,并演绎了明代江派著名古琴家杨表正《弹琴杂说》的话:“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拟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上头,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边。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和灵...

阅读全文
叶薛不睦或是杜撰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6 | 17 阅读

大家初次听说“踏雪斋”与“扫叶庄”这两个书斋名,多半是源自一个关于叶天士与薛生白两位名医互不服气的故事。 这件事最初被提到应该是《冷庐医话》:“有更夫某者,身面浮肿,遍体作黄白色,诣局求治。薛生白先至,诊其脉,挥之去,曰:水肿已剧,不治。病者出,而叶天士至,从肩舆中遥视之,曰:尔非更夫耶?此驱蚊带受毒所致,二剂可已。遂处方与之。薛为之失色,因有扫叶庄、踏雪斋之举。二人以盛名相轧,盖由于此。其说得...

阅读全文
易水内伤派善善于保养命门火的赵献可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16 阅读

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明浙江郬县人。《浙江通志》说他“好学淹贯,尤善于《易)),兼精医”。赵氏私淑薛立斋,立论以命门真水真火为主,认为只要充分认识了命门的重要性,那么对千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等一系列医学问题也就能豁然贯通了,故其著作名之曰《医贯》。 命门之名,最早见于《灵枢·根结篇》:“太阳根结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后人均以此系指精明穴,为经气所结之处。此即晴明...

阅读全文
中国儒医的文化精神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6 | 16 阅读

中国的儒学是以“人”为核心的道德文化,是以“人本”为经纬的政治伦理学说。儒学推崇的“仁”与中医“大医精诚”的根本追求同出一辙。儒家文化是儒医文化的母体。儒家文化不仅强调忧患意识,还主张积极入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历代文人的座右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人生理想,也培养出为医者深厚而浓重的对人命运的挂念与关注,一种救死扶伤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这种价值取向造就了一代代“大...

阅读全文
中医药与历史、文学、艺术关系密切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5 | 16 阅读

中国医学与历史、文学、艺术向来颇有渊源,中医药以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表现自然科学知识的特点,在这个方面得到了突出的反映。中医药的知识以及与中医药相关的内容,不仅存在于上万种中医药古籍中,而且广泛存在于经、史、子、集各部类古籍中。如先秦时期的《山海经》、《诗经》、《楚辞》等,分别记载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尚书》、《礼记》、《春秋左传》、《战国策》、《管子》、《老子》、《庄子》、《论语》等诸子著作也记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