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包药" 的结果

找到 46 条相关结果

杏仁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0 | 17 阅读

《中药大辞典》:杏仁 出处: 《本草经集注》 实际拼音: Xìnɡ Rén 别名: 杏核仁(《本经》),杏子(《伤寒论》),木落子(《石药尔雅》),苦杏仁(《临证指南》),杏梅仁(《浙江中药手册》)。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仁,晾干。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 原形态: ①杏(《本经》),又名:甜梅(《江南录》)。 落...

阅读全文
我国古代的女医学家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3 | 16 阅读

义妁:西汉河东(今山西省夏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医生。她从小就喜爱医药,经常向医生们请教,学到了许多医学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她治病时,汤药和针灸并用。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腹部膨胀的病人,发胀的肚子比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突出,四肢和面部却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病情险恶,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生命。义妁对她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针,在病人的腿和腹部扎了几针,又用一包药粉敷在她的脐眼上...

阅读全文
硫黄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4 | 16 阅读

《中国药典》:硫黄 实际拼音: Liú Huánɡ 英文名: SULFUR 别名: 硫磺、黄牙、天生黄 来源: 本品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黄色或略呈绿黄色。表面不平坦,呈脂肪光泽,常有多数小孔。用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体轻,质松,易碎,断面常呈针状结晶形。有特异的臭气,味淡。...

阅读全文
土荆皮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0 | 16 阅读

《中国药典》:土荆皮 实际拼音: Tǔ Jīnɡ Pí 来源: 本品为松科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feri Gord. 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夏季剥取,晒干。 性状: 本品根皮呈不规则的长条状,扭曲而稍卷,大小不一,厚2~5mm。外表面灰黄色,粗糙,有皱纹及灰白色横向皮孔,粗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平坦,有细致的纵向纹理。质韧,...

阅读全文
蝉的诗和远方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7 | 15 阅读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作品,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质表达出作者对自我精神境界的追求和高尚情操的坦露,耐人寻味。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

阅读全文
韦继贤妙方救病危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4 | 15 阅读

民国期间,山东济南有许多知名老中医,有“四大名医”之谓,即吴少怀、韦继贤、王玉符、王兰斋四位先生。他们凭借着高超的医德医术悬壶济世,救治了不少病人,留下许多佳话。 韦继贤(1895~1976年),字起孟,出生于北京。1916年,韦继贤21岁时经亲友介绍来到济南宏济堂药店,“先以司药为主,继则为‘坐堂医’侍诊”。韦继贤能短时间内成为“坐堂诊”,与他少时开始习医有关,他从北京来到济南之前就曾在余...

阅读全文
鹅不食草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2 | 15 阅读

《中国药典》:鹅不食草 实际拼音: é Bù Shí Cǎo 英文名: HERBA CENTIPEDAE 别名: 球子草、石胡蒌、地胡椒、三牙戟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鹅不食草 Centipeda minima (L.) A. Br. et Aschers.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洗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缠结成团。须根纤细,淡黄色。茎细,多分枝;质脆,易...

阅读全文
蟾酥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1 | 15 阅读

《中国药典》:蟾酥 实际拼音: Chán Sū 英文名: VENENUM BUFONIS 别名: 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 来源: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 性状: ...

阅读全文
外科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31 | 14 阅读

仙方活命饮:(一)治一切疮疡,不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此止痛消毒之圣药也。穿山甲(蛤粉炒黄) 白芷 防风 天花粉 赤芍药 归尾 乳香 没药 贝母 皂刺甘草(各二钱)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酒一碗,煎数沸。温服。托里消毒散:(二)治疮疽元气虚弱,或行攻伐不能溃散,服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溃,腐肉即去,新肉即生。若腐肉既溃而新肉不能收敛,属气虚者,四君子汤为主;属血虚者,四物汤为主;气血俱虚者,十全大...

阅读全文
我国古代女医趣谈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30 | 14 阅读

在我国医学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女性医学家,她们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救死扶伤、为民除病,深得后人的敬仰和称道。医技高超,征召人宫:远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河东地方(今山西省复县),有一个名叫义妁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女医生。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日积月累,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