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脏" 的结果

找到 4283 条相关结果

由黛玉伤春说情志调养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7 | 25 阅读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伤春,是古代文人挥之不去的难解情结,是深闺女子眉间心上的一声轻叹。 《红楼梦》中,拥有咏絮之才的林黛玉,听到小戏子们习唱昆曲《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便勾起了满腹女儿心事。第二十七回中,她因误会生了宝玉的气,一时满腔辛酸无处诉,见桃花林中落英纷纷,掩埋落花时勾起伤春愁思,哭着念出一首“葬...

阅读全文
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5 | 25 阅读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古人曾赞云:“考晋时著书之富,无若皇甫谧者。” 出身名门家道衰落 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六世祖皇甫棱为度辽将军,五世祖皇甫旗为扶风都尉,四世祖皇甫节为雁门太守。节之弟皇甫规文武全才,时为安羌名将,官至度辽将军、尚书,封寿成亭侯,为凉州四明之一。...

阅读全文
胃经虚实病候(五脏六腑脉病虚实 十一之八)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8 | 25 阅读

胃象土。旺于长夏。足阳明其经也。脾之腑也。为水谷之海。诸脏腑皆受水谷之气于胃气盛有余。则病腹 胀。气满。是为胃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胃气不足。则饥而不受水谷。飧泄呕逆。是为胃气之虚也。则宜补之。胃脉实则胀虚。则泄。关脉滑。胃内有寒。脉滑为实气满不欲食。关脉浮。积热在胃内。...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25 阅读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

阅读全文
地域环境对中医流派的影响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5 | 25 阅读

由朱丹溪开始,江南名医辈出,他们可以说沿袭朱丹溪注重地域差异的角度,使中医学术面貌出现较大变化。 至江南医家崛起,他们在常年接触的大量病例中,积累了诸多与北方医家不一样的实践经验,也历经了二三百年之久的酝酿,始形成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温病辨证体系。 寒温分立,一直引来许多争论,但持平之论者,多能从地域角度进行讨论。 晋唐以前中国经济文化的重点在黄河流域一带,对疾病的医疗经验以北方为主。随着宋...

阅读全文
阴阳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5-13 | 25 阅读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

阅读全文
秋季润肺祛燥小妙招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25 阅读

小妙招一、秋补宜滋阴润燥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贴秋膘”的习俗,每至立秋,家家户户就开始“食肉进补”。对此,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按照《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 可食用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猪肺、鸭蛋、豆浆、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药膳,因为它们性偏凉,应先调理脾胃功能,在...

阅读全文
正确使用中药代茶饮4要点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6-05 | 24 阅读

中药代茶饮为我国中药的传统剂型,始于唐,盛于宋,成熟于清代,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是治疗疾病、调理体质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除操作简单、服用方便外,由于无需长时间煮沸,可避免挥发成分大量丢失,从而保证药物疗效,因此这也是其治疗疾病的优势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使得中药饮片代茶饮十分盛行。到底应该怎样服用才能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产生更好的效果呢? ...

阅读全文
头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头针 | admin | 2025-05-31 | 24 阅读

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疗法,简称头针。它是在中国传统针灸学基础上,结合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的原埋及生物物全息理论规律的基础上形成,通过针刺等方法刺激头部特定区域和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医家已在经络理论上认识到头部的重要性,认为“头为精明之府”。《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中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素问·气穴论篇》中就提到:“头上五行行...

阅读全文
初夏五月宜养心 平心静气畅情志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5 | 24 阅读

阳历五月份包含了二十四节气的立夏和小满,代表着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万物竞相生长。夏季火旺,对应人的五脏为心,此时最宜颐养心神。 养生法则,平心静气畅情志 中医所说的心,包含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藏神”,即心不仅有主一身血脉、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同时又主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黄帝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