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丘墟" 的结果

找到 141 条相关结果

针灸•附∶杂病穴法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2 | 15 阅读

针家以起风废瘫痪为主,虽伤寒内伤,亦皆视为杂病。《灵枢》杂证论某病取某经,而不言穴者,正欲人随经取用。大概上部病,多取手阳明经,中部足太阴,下部足厥阴,前膺足阳明,后背足太阳。因各经之病,而取各经之穴者,最为要诀。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杂病随证选杂穴,仍兼原合与八法,经络原会别论详。十二原穴与八会穴,皆经络气血交会之处。别即阳别,乃阳交穴也。前论颇详。脏腑俞募当谨始:五脏六腑之俞,...

阅读全文
阳维脉(八脉图并治症穴之)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22 | 15 阅读

阳维脉考穴:外关二穴,三焦经。掌背去腕二寸,骨缝两筋陷中,伏手取之。针一寸二分,主风寒经络皮肤病,与临泣主客相应。治病:〔西江月〕肢节肿疼膝冷,四肢不遂头风,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凡治后症,必先取外关为主,次取各穴应之(徐氏):臂膊红肿,肢节疼痛:肘髎肩髃腕骨。足内踝红肿痛,名曰绕踝风:太溪丘墟临泣昆仑。手指节痛,不能伸屈:阳谷五...

阅读全文
标幽赋(杨氏注解)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劫病之功,莫捷于针灸。故《素问》诸书,为之首载,缓、和、扁、华,俱以此称神医。盖一针中穴,病者应手而起,诚医家之所先也。近世此科几于绝传,良为可叹!经云:『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砭石者,不可与言至巧。』此之谓也。又语云:『一针、二灸、三服药。』则针灸为妙用可知。业医者,奈之何不亟讲乎?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余心。     夫人身十二经,三...

阅读全文
不寐的针灸治疗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0 | 15 阅读

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证。轻者就寝后难以入睡,或时寐时醒,或寐后易醒,醒后难以再寐,甚者彻夜不眠。 西医的神经衰弱等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不寐的原因很多,如七情、劳倦、久病、年迈体虚等,其主要病机为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 如因思虑过度,劳逸失调,或所愿不遂,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生化之源不足。血虚难复不能上奉于心,则心神失养可致...

阅读全文
玉龙歌(杨氏注解)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19 | 15 阅读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凡患伛者,补曲池,泻人中;患偻者,补风池,泻绝骨。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实时苏醒免灾危。 顶门即顖会也,禁针,灸五壮。百会先补后泻,灸七壮,艾如麦大。 鼻流清涕名鼻渊,...

阅读全文
曲泉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15 | 15 阅读

曲泉 Qūquán《灵枢·本输》 曲泉-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即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 【解剖】在胫骨内髁后缘,半膜肌、半腱肌止点前上方,缝匠肌后缘;浅层有大隐静脉,深层有腘动、静脉;浅层有隐神经、闭孔神经,深层腘窝可及胫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阴挺,阴痒,腹痛,遗精,小便不利,带下。 【操作】...

阅读全文
类风湿关节炎的拔罐疗法
百病拔罐 | admin | 2025-05-08 | 15 阅读

技术一 拔罐部位:大椎;游走性关节疼痛在上肢取肩贞、肩髁、肩髃;在躯干取命门、皆俞;在下肢者取委中、承山。 操作规程:大椎只拔罐,不针刺。其他穴位针刺得气后,选用大小适宜的玻璃火罐,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棉球后,伸入罐内转一圈即退出,再速将罐扣在针上,留罐10~20分钟。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 技术二 抜罐部位:阿是穴。肩部疼痛取肩井、肩髎、肩髃、天宗;肘关节取曲池、天井、手三里;腰髋关...

阅读全文
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次后9穴)
针刺 | admin | 2025-06-12 | 14 阅读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次后9穴)(23) 辄筋 Zhéjīn[定位] 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解剖] 在胸大肌外缘,有前锯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治] 胸肋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配伍] 配肺俞、定喘治胸闷喘息不得卧;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阅读全文
针灸•子午八法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5 | 14 阅读

针法多端,今以《素》、《难》为主。子者,阳也;午者,阴也。不曰阴阳,而曰子午者,正以见人身任督,与天地子午相为流通,故地理南针不离子午,乃阴阳自然之妙用孔。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言子午八法者,子午流注兼奇经八法也。神针大要有四∶曰穴法 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故谓之奇经。曰开阖 燕避戊己,蝠伏庚申,物性且然,况人身一小天地乎?故缓病必俟开阖,犹瘟疫...

阅读全文
本输—《黄帝内经·灵枢》第二篇
黄帝内经·灵枢 | admin | 2025-06-04 | 14 阅读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俞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岐伯曰:请言其次也。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