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阴三阳" 的结果

找到 135 条相关结果

经脉标本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6-12 | 15 阅读

平按:此篇见《灵枢》卷八第五十二《卫气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四。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也。肾藏精也,心藏神也,肝藏魂也,肺藏魄也。脾藏意智为五脏本,所以不论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胆之腑,唯受所化木精汁三合,不能化物也,今就多者为言耳。平按:“行化”《甲乙经》无“行”字。其气内入于五脏,而外络肢节。六腑谷气,化为血气,内即入于五脏,资其血气,外则行于分肉,经络肢节也。平按:...

阅读全文
《脉经》选录之扁鹊阴阳脉法第二
脉经 | admin | 2025-06-07 | 15 阅读

脉平旦日太阳,日中日阳明,哺时曰少阳,黄昏日少阴,夜半日太阴,鸡鸣日厥阴,是三阴三阳也。 少阳之脉乍小乍大乍长乍短,动摇六分,王十一月甲子夜半正月二月甲子王。 太阳之脉洪大以长,其来浮于筋上,动摇九分,三月四月甲子王。 阳明之脉浮大以短,动摇三分,大前小后,状如科斗,其至跳五月六月甲子王。 少阴之脉紧细,动摇六分王五月甲子日中七月八月甲子王。 太阴之脉紧细以长乘于筋上,动摇九分九月十月甲子王。 ...

阅读全文
运气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6 | 15 阅读

张子和云∶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不通五运六气,检尽方书何济?经络明,认中标;运气明,认得本。求中标,只取本,治千人,无一损。兹纂《素问》、《灵枢》及《绀珠经》等书,以便初学识其概耳。□太极肇分而有阴阳。夫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纲纪,谓生长、化成、收藏之纲纪也;父母,谓万物形之先也;本始,谓生杀皆因而有之也。夫有形禀气而不为五运阴阳之所摄者,未之有...

阅读全文
体质的分类(一)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3 | 15 阅读

《内经》对体质的分类 《内经》是现存最早对体质进行了分类论述以及归纳总结的中医文献,主要是用司外揣内的方法,从现象观察为起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类。其中最著名的是《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里,根据人的禀赋不同,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五色和五音,再各分出五类,合为二十五种人。其中木形之人分为上角、大角、左角(少角)、钛角(右角)、判角之人;火形之人分为...

阅读全文
伤寒•论六经正病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2 | 15 阅读

太阳则头疼身热脊强,此太阳正病也。以后凡言太阳证,即头疼身热脊强也。凡言表证者,亦即太阳证也,各经仿此。阳从下起,三阳之长曰太阳。脉尺寸俱浮,浮紧伤寒,浮缓伤风。太阳受病,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背腰脊强。头者,诸阳之会,气病则麻,血病则痛。身热者,寒客皮毛,郁闭其阳,而后发热,阳虽人身正气,郁则为邪、为热。热虽甚不死,盖伤寒始于寒而终成于热也。惟不发热而但恶寒者,邪发于阴也。或热多寒少...

阅读全文
新安医学流派的历史必然和时代贡献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0 | 15 阅读

新安医学是一个发源于宋、盛极于明清和当代的学派,其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其丰硕成果具有重要价值。深入研究、科学总结新安医学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医流派传承发展的历史必然 新安医学是中医药学流派传承发展的规律所在、历史必然。上世纪80年代,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提出了中医药发展中的七个主要学派:医经学派、经方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伤寒学派、温热学派和汇通学派。在这些学派的产生、发展中都...

阅读全文
阴阳合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5-19 | 15 阅读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此之谓也”,见《灵枢》卷七第四十一《阴阳系日月篇》。篇中间自“在上者为阳”至“苍色”一段经文,杨注原钞残阙,平于日本仁和寺宫御藏本残卷十三纸中检出,证以《灵枢·阴阳系日月篇》经文,补入“生于火,故”及“有肝,肝者”之间,而此篇缺处复完,亦幸事也。自“此之谓也”下“黄帝曰”至末,见《素问》卷二第六《阴阳离合论》,又见《灵枢》卷二第五《根结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五。黄帝曰:余闻...

阅读全文
五运六气与炎黄文明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2 | 15 阅读

我们自称“炎黄子孙”,讲五千年文明。古文献讲伏羲画八卦,伏羲比黄帝早得多,为什么不把文明源头定于伏羲而要定在炎黄时代?了解伏羲文化与炎黄文明的差别及中医药学与炎黄文明的渊源,对理解中医药学“钥匙”的意义至关重要。 伏羲文化的标志——太极四象先天八卦 《易经》曰:“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讨论伏羲文化要从太极图开始讲起,圭表影长和昼夜渐变等都可以自然形成太极图(图1晷影变化形...

阅读全文
“三辨”、“三衡”论膏方
膏药常识 | admin | 2025-05-07 | 15 阅读

膏方辨证体系(三辨) 一辨体质:体质的确定是有效并且安全用药的基础,也是膏滋方处方用药的重要参照体系,因膏方服用的周期长,如果不针对体质用药,常常会出现副作用。 辨体质的方法:赵进喜教授六经体质分类法,黄煌教授辨体法,王琦教授九种体质分类法等。我最常用的是六经辨证法:按三阴三阳分类体质分型有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厥阴体质。参考王琦教授九种体质分类法。 二辨病:主要指西医...

阅读全文
《脉经》脉经卷第四 诊损至脉第五
脉经 | admin | 2025-06-09 | 14 阅读

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损脉之为病奈何?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食饮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