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七伤" 的结果

找到 598 条相关结果

《清明上河图》中的中药铺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2 | 20 阅读

北宋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风土人情,真实反映了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街市繁荣情景。街市内店铺星罗棋布,各类招幌林立,商贾云集,人流如织,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华的都市景象被描绘得绘形绘色,呼之欲出。在鳞次栉比的屋宇和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有几处中药铺明显可见。北宋末年的药铺既看病又卖药,也称为“安济坊”或“病院”。 在街市的最西面,有一处坐北朝南、面积较大的门...

阅读全文
茯苓杂话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3 | 20 阅读

茯苓是多孔菌科植物的菌核,傍松根而生者称为茯苓,抱松根而生者谓之茯神。但它究竟是属于寄生菌还是腐生菌,生物学界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把茯苓菌种接种在活的松树根部都不能成活,但把它接种在枯死的松树根部却能很快成活并迅速生长繁殖。这说明了茯苓不是行寄生生活的寄生菌,而是行腐生生活的腐生菌。 茯苓的药用价值颇高。其性平,味甘淡,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能。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在其所著《本草纲目》中载...

阅读全文
地黄沉香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0 阅读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地黄沉香丸 名称: 地黄沉香丸 处方: 沉香(锉)3两,鹿茸(酒浸,去皮,酥炙)3两,肉苁蓉(酒浸,切,焙)3两,牛膝(酒浸,切,焙)3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为末)3两,黄耆(锉)1两,熟干地黄(焙)4两,蒺藜子(炒去角)2两,巴戟天(去心)1两,芎穷1两,石斛(去根)1两,木香1两,山茱萸1两,羌活(去芦头)1两,补骨脂(炒)1两,蛇床...

阅读全文
沉香鳖甲煮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0 阅读

《博济》卷一:沉香鳖甲煮散 名称: 沉香鳖甲煮散 别名: 沉香鳖甲散 处方: 沉香半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黄耆半两,牛膝(去苗)半两,茯苓半两,紫巴戟(去心)半两,川当归半两,秦艽(去芦)半两,柴胡(去芦)半两,荆芥半两,半夏(生姜汁浸2宿,炒令黄色)半两,桂心1两(不得近火,去粗皮),附子1两(炮,去皮脐),羌活3分,干地黄3分,干蝎1分,鳖甲1两(醋炙令黄),肉豆蔻4枚(去壳)。...

阅读全文
《尚书·禹贡》中的动植物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是公认的先秦古文,记载了虞、夏、商、周的重要历史,如尧舜的禅让、夏禹治水和统一中国、商汤伐桀、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周公东征和统治东方各囯等。同时也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治国方略、教育、卫生、刑法、典章制度等,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禹是舜的大臣,夏朝的开国君主。《史记·五帝本纪》谓:“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阅读全文
补骨脂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5 | 20 阅读

《本草纲目》卷十四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补骨脂丸 名称: 补骨脂丸 处方: 补骨脂120克(炒香)菟丝子120克(酒蒸)胡桃肉30克(去皮)乳香 没药 沉香(各研)7.5克 制法: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纵欲无度,下元虚败,手脚沉重,夜多盗汗。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温酒送下。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补骨脂丸 名称: 补骨脂丸 ...

阅读全文
龙骨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4 | 20 阅读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广济方》:龙骨散 名称: 龙骨散 处方: 当归 白龙骨 干地黄各60克 地榆 阿胶 芍药 干姜各45克 熟艾30克 牛角鳃75克(炙令黄)蒲黄37.5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妊娠,因外伤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食前粥饮调下6克。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补。 《圣惠》卷五十九:龙骨散 名称: 龙骨散...

阅读全文
山药蜂蜜摆脱嘴唇干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1 | 20 阅读

春季气候干燥,风沙较大。嘴唇很容易干,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去舔,预防嘴唇干燥,可以常吃一些山药,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小窍门,譬如睡觉前用蜂蜜抹嘴唇等,有效预防嘴唇干裂。 春季天气较干燥,易伤肺津,招致阴虚,出现口干、咽干、唇裂、干咳等病症,此时进补山药最为适合,因为山药其性平和,益气养阴,为补脾之上品。中医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意思是脾主肌肉,唇为肌肉组织,口唇的色泽与脾的运化有密切联系。...

阅读全文
意气功疗法
百家功法 | admin | 2025-05-29 | 19 阅读

意气功疗法首见于1931年刊行的《意气功详解》,编著者王贤宾。 临床应用,本疗法适用于各种疾病的防治,尤以慢性、功能性、虚弱性病症为宜。常见的治疗病症有:心悸、心烦、健忘、嗜睡、头晕目眩、目翳、鼻塞、鼻衄、耳鸣,口干、口臭、口疮、舌强、舌肿或强直、牙疳、齿痛、头痛、癫痫、咳嗽气喘、胸胁胀痛、甲状腺肿大、乳痈乳疖、乳汁不通、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呕吐腹泻、脾胃虚寒、痔疮、便秘、小便淋沥不畅或尿闭、遗...

阅读全文
巴戟天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0 | 19 阅读

《中国药典》:巴戟天 实际拼音: Bā Jǐ Tiān 英文名: 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 别名: 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糠藤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性状: 本品为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