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体虚" 的结果

找到 1919 条相关结果

五解散
洪氏集验方 | admin | 2025-06-30 | 1 阅读

治伤风感寒,或内伤生冷,头目昏痛,身体壮热,胸膈不快,干呕恶心,怯风怕寒,体虚自汗。藿香叶(一两,去土) 人参(一两) 白术(一两) 半夏(一两,汤荡洗七遍) 甘草(一两,炒) 白茯苓(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荡洗一次) 浓朴(二两,去粗皮,用生姜自然汁涂炙,紫色为度)上件同捣为粗末。每服五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阅读全文
四、备用成方(计二十三方)
中医书籍 | admin | 2025-06-19 | 1 阅读

 藿香正气散 『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伤冷伤湿,疟疾,中暑,霍乱吐泻,凡感岚瘴之气皆可增减用之。『药物』藿香、紫苏、白芷、桔梗、腹皮、厚朴、陈皮、半夏、白术、茯苓、甘草,加姜枣。『服法』煎服  六合汤 『主治』治夏月饮食不调,内伤生冷,外伤暑气,寒热交作,霍乱吐泻及伏暑烦闷等症。『药物』藿香、砂仁、杏仁、厚朴、扁豆、木瓜、人参、白术、茯苓、半夏、甘草,加姜枣。『服法』煎服。  缩脾饮 『主治...

阅读全文
张伟堂治效
仿寓意草 | admin | 2025-06-07 | 1 阅读

张伟堂二兄,吾乡南张榜眼公嫡派先居城南塞上,太夫人患疟,服凉药太多,病剧。其戚严嘉植素信予荐诊,知其本体虚寒,始以温解,继以温补而愈。嗣迁居扬州十余载,不相往来,道光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忽接严嘉兄信,据云伟堂病已垂危,诸医朝至以为暮必死,暮至以为朝必死,既如此,何敢复以相累。但病者忽忆当日母病系兄挽救,思得一诊,虽死瞑目,务恳屈降,死生均感等语。因其言直谅不欺,二十日渡江下,昼到张府,即上楼诊视,见...

阅读全文
发热门
幼科切要 | admin | 2025-06-03 | 1 阅读

小儿发热非一端,或因食积或因寒,有实有虚有积热,说与医人仔细看。发热面红,气粗口渴,啼哭烦躁,唇红,小便赤色,解表即退。宜服∶黄芩 紫苏 苏荷 防风 柴胡 虫蜕 连翘 木通 车前 荆芥(各五分) 灯芯为引。发热面白,眼青气微,神倦,温补即退。宜服∶洋参 白术 茯苓 半夏 虫蜕 骨地 广皮 天麻(姜炒) 甘草(各五分)发热面赤,气促,两鼻扇动,汗多,此肺窍不通,肺火有余。宜服∶牛蒡子(炒) 枳壳 ...

阅读全文
杂论(十一条)
知医必辨 | admin | 2025-06-02 | 1 阅读

病之生也,百出不穷,治法总不外乎阴阳五行四字。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医以阴阳五行调治百病。要之,五行之生克,仍不外乎阴阳。阴阳即血气之谓也,气为阳,血为阴也。气血即水火之谓也,气为火,而血为水也。气无形,而血有形,气附血以行,血无气亦不能自行。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阴阳和而万物生焉。人生一小天地,阴阳必得其平。医者偏于用凉,偏于用温,皆不得其正也。医有定理,亦有活法。王太仆云∶寒之不寒...

阅读全文
人参第三
本草易读 | admin | 2025-05-30 | 1 阅读

忌铁。茯苓为使,畏灵脂,恶皂角、黑豆、紫石英、人尿、卤碱,反藜芦。按交泰丸参皂同用,是恶而不恶也。疗月闭参灵并剂,是畏而不畏也。味甘,微苦,无毒。入脾胃二经。续气通脉,止渴生津。汗后肤热,痢久身凉,非此莫疗;脉微欲绝,血脱欲死,非此罔救。回阳于气几息,益气于热所伤。面赤黑,气壮肺热,脉长实滑数有力者无用;面白黄,气微肺寒,脉虚大细弱无力者,宜用也。生上党山谷及辽东。辽东即高丽参也。二八月采,勿令...

阅读全文
十二、血癌
中医之钥 | admin | 2025-05-27 | 1 阅读

 (一)前言 在经验上,我们可以发现小儿麻痹,血癌或水肿的小孩病患,其智力较一般的小孩高出许多,即此类病患的小孩特别聪明、能干,也许是天妒其能吧!脑炎、脑膜炎的小孩,在发作前亦较聪明,但因蒙现代医学之抽脊髓后造成脑力急剧衰退,其因乃抽脊髓造成肾虚,致感冒风邪进入肾脏,与老人痴呆症相同,并非脑被烧坏。与妇女剖腹产时在腰部命门穴打麻醉针,造成妇女记忆力、智力急剧衰退——拿东西忘了这、忘了那……相同。小...

阅读全文
辨七表八里九道七死脉
察病指南 | admin | 2025-05-26 | 1 阅读

 七表脉 七表脉属阳.浮芤滑实弦紧洪也.(秘宝以洪大浮数紧动滑实为阳.伤寒论以大浮数动滑为阳.)一、浮脉.指下寻之不足.举之有余.似水上浮物.以手按之虚散.举之有力.故名曰浮也.(浮为在表.主风虚乏短气.)左手寸口脉浮.主伤风发热.头痛目眩及风痰.左手关上脉浮.主胃虚腹胀.小便难.(肝脉本微弦而长.今见浮脉.周氏云.主胃虚腹胀.乃是胃经受病何也.黄帝云.主小便难.乃是膀胱经受病又何也.岂肝脉从小...

阅读全文
卷第八
新修本草 | admin | 2025-05-25 | 1 阅读

 当归 味甘、辛,温、大温,无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归。生陇西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恶 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多根枝而细。历阳所出,色白而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阙少时乃用之。方家有云真当归,正谓此,有好恶故也。俗用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