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口干咽燥" 的结果

找到 137 条相关结果

三消干渴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07 | 7 阅读

经义《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于脾,其传为风消。二阳结谓之消。《气厥论》曰∶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五变篇》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本藏篇》曰∶五脏脆者,皆善病消瘅易伤。《师传篇》曰∶中热消瘅,则便寒。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脉要精微论》曰∶瘅成为消中。《玉机真藏论》曰∶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

阅读全文
天地煎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10 | 7 阅读

《世医得效方》卷八:天地煎 名称: 天地煎 处方: 天门冬(去心)60克 熟地黄(九蒸曝)30克 制法: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滋阴清火,养血润燥。治心血虚少,口干咽燥,心烦喜冷,怔忡恍惚,小便黄赤,或生疮疡。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酒成盐汤送下。 ...

阅读全文
新加黄龙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03 | 7 阅读

《温病条辨》卷二:新加黄龙汤 名称: 新加黄龙汤 处方: 细生地15克 生甘草6克 人参4.5克(另煎汁90毫升)生大黄9克 芒消3克 元参15克 麦冬(连心)15克 当归4.5克 海参(洗)2条 姜汁30毫升 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泻热通便。治阳明温病,应下失下,气液两亏,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用法用量: 水1.6升,煮取600...

阅读全文
凝神饮子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11 | 6 阅读

《世医得效方》卷九:凝神饮子 名称: 凝神饮子 处方: 人参(去芦)当归(去尾)白芍药 茯神(去木)白茯苓 黄耆 白术 半夏曲 五味子 熟地黄(洗,酒蒸)麦门冬(去心)甘草(炙)莲肉(去心)大麦冬(去心)桔梗各等分 制法: 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 治痨瘵。憎寒发热,口干咽燥,自汗烦郁,咳嗽声重,唾中血丝,瘦剧倦乏。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加乌梅、红枣各1枚,煎...

阅读全文
痢兼渴
圣济总录 | admin | 2025-06-04 | 5 阅读

论曰痢不瘥,则肠胃虚弱,津液减耗,不能上润于咽嗌,故口舌焦干而内烦,使人引饮。饮多则湿气淫溢,肌肉虚浮,而痢亦不瘥也。治下痢冷热相冲,脏腑气不和顺,本来下虚,津液耗少,口干咽燥,常思饮水,人初不许饮水,毒瓦斯更增。烦躁转甚,宜急与汤饮救之,不得令至过度,止渴,栝蒌根汤方栝蒌根(锉) 甘草(炙锉) 白茯苓(去黑皮各半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麦门冬一分去心,枣二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

阅读全文
芡实茎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15 | 5 阅读

《中药大辞典》:芡实茎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Qiàn Shí Jīnɡ 别名: 花耿(《本草图经》),鸡头菜(《纲目》)。 来源: 为睡莲科植物芡的花茎。 性味: 《纲目》:"咸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纲目》:"止烦渴,除虚热,生熟皆宜。"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煮食。 《中华本草》:芡实茎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实际拼...

阅读全文
十药总论
增订十药神书 | admin | 2025-05-31 | 3 阅读

夫人之生也,皆禀天地之气而成形,宜乎保养真元,固守根本,则一病不生,四体轻健。若难,盖因人之壮年血气充聚,津液完足之际,不能守养,惟务酒色,岂分饥饱,日夜耽欲,无有休息,以致耗散精液,则呕血吐痰,骨蒸烦热,肾虚精竭,形羸,颊红,面白,口干咽燥,小便白浊,遗精盗汗,饮食难进,气力全无。斯因火乘金位,重则半年而毙,轻则一载而倾。况为医者,不究其源,不通其治,或大寒大热之药,妄投乱进,不能取效。殊不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