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干咳少痰" 的结果

找到 128 条相关结果

补益药之天冬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6 | 8 阅读

天冬味甘,苦,性寒,属补益药。常用为滋阴清热药。阴虚火旺,内热上蕉,肺热而咳,痰少而粘、咽喉干燥,夜间口渴,或痰中带血、五心烦热等症,可配合麦冬、元参,生地.石斛、贝母、蜜杷叶,杏仁、藕节、白芨等同用。肺肾阴虚而致痨热骨蒸、颧红盗汗、干咳少痰,声音嘶嗄等,可配合秦艽、白薇。鳖甲、地骨皮,生地、龟板、黄柏,知母等同用.这些经验可运用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后期)等病。 肺肾阴虚而出现口渴多饮、饮不...

阅读全文
落花生粥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2 | 8 阅读

《粥谱》:落花生粥 名称: 落花生粥 处方: 花生仁30克 粳米100克 制法: 将花生仁与粳米共煮粥。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适用于干咳少痰、口干喜饮者。 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空腹食用。 《药粥疗法》引《粥谱》:落花生粥 名称: 落花生粥 处方: 落花生45g(不去红衣),粳米2两,冰糖适量(也可加入怀山药30g,或加百合15g)。 功能主治: 健脾开胃,润肺...

阅读全文
按揉尺泽穴缓解女性潮热、汗出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6 | 7 阅读

有些女性,随着年龄增长,一段时间内,身上出现潮热现象,午后或入夜发热,兼有盗汗、颧红、干咳少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一系列现象。吃了一些药,也不见根本性好转,搞得自己每天郁闷异常,烦躁不安。其实,对于潮热这种病,不妨走近自身,对症取药,采取经络按摩尺泽穴的方法。首先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找到尺泽穴,然后,每天点按、点揉5—10次。对尺泽穴进行按揉,可以起到清宣...

阅读全文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5 | 7 阅读

太子参的功效: 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太子参的作用: 太子参作用很多,主要是对小孩子最好。太子参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

阅读全文
小儿顿咳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17 | 7 阅读

顿咳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伴有鸡啼样吸气性吼声,最后倾吐痰沫而止,又称为“顿嗽”“鹭鹭咳”“疫咳”等。《小儿药证直诀》指出:“咳而哽气,时时长出气,喉中有声……拔涎乳食。”中医认为,本病由外感时行疠气,素体内蕴伏痰所致。邪伤肺卫,夹痰交结,阻遏气道,肺失清肃,则致肺气上逆为患。本病病程较长,年幼体弱者,病常殃及它脏而见胃失通降、肝气横逆诸症,甚至出现昏迷...

阅读全文
麦门冬的简介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3 | 7 阅读

麦门冬,入胃以养胃阴,开胃进食;入脾以助脾气散精于肺,定喘宁嗽;入心以养心阴,除烦安神;入大肠以润燥增液,软坚通便。 临床中余常用《医学启源》中的生脉散,治疗气阴两伤,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多脉虚;或久咳伤肺,气阴两亏,干咳少痰,食少消瘦,虚热喘促,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脉微细弱;或气阴俱虚,口干喘促,烦躁不安,睡卧不宁等多种病症,随症加减,疗效极佳。 方用:麦冬15克,人参10克,五味...

阅读全文
养阴清肺膏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4-26 | 6 阅读

《中国药典》:养阴清肺膏 名称: 养阴清肺膏 处方: 地黄100g 麦冬60g 玄参80g 川贝母40g 白芍40g 牡丹皮40g 薄荷25g 甘草20g 性状: 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气香,味甜,有清凉感。 炮制: 上八味,川贝母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18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收集漉液,回收乙...

阅读全文
培土生金愈久嗽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admin | 2025-06-06 | 3 阅读

咳嗽为肺系疾患之主要证候,《黄帝内经·素问》“咳论”对此早有专篇论述。现代中医将咳嗽划分外感、内伤两大类,颇合临床实用,但此分类在明代张景岳之《景岳全书·咳嗽》篇已有记载:“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日外感,一日内伤,而尽之矣。”关于外感咳嗽,本文暂置不论。而于内伤咳嗽《素问·咳嗽》早有明文,如“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及肺均能导致咳嗽。“咳论”且详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