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毒性" 的结果

找到 12123 条相关结果

须叶藤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7 | 4 阅读

《中华本草》:须叶藤 出处: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实际拼音: Xū Yè Ténɡ 英文名: Indian Flagellaria 来源: 药材基源:为须叶藤科植物须叶藤的根或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agellaria indic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须叶藤 多年生藤本。茎的基部常木质,借叶尖的延伸卷须缠绕于其他树上。叶片披针形...

阅读全文
山杨柳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7 | 4 阅读

《中药大辞典》:山杨柳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实际拼音: Shān Yánɡ Liǔ 别名: 黑杨柳 来源: 为杨柳科植物山杨柳的树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 小乔木,高3米余。枝圆形,被有白色绒毛,幼枝及叶柄尤为浓密。单叶互生;矩状椭圆形,长21~27毫米,宽9~14毫米,先端钝或微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两面均被白毛;叶柄短。花单性异株;排成葇荑花序;每一花生...

阅读全文
芦竹沥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6 | 4 阅读

《中药大辞典》:芦竹沥 出处: 《重庆草药》 实际拼音: Lú Zhú Lì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茎秆经烧炙而沥出的液汁。 性味: 《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 功能主治: 《重庆草药》:"治小儿高烧惊风。" 用法用量: 内服:开水冲。 《中华本草》:芦竹沥 出处: 出自《重庆草药》。 实际拼音: Lú Zhú Lì 英文名: Giantree...

阅读全文
灰树花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6 | 4 阅读

《中华本草》:灰树花 实际拼音: Huī Shù Hu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贝叶多孔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porus frondosus(Dicks.)Fr.[Boletus frondosus Dicks.]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子实体成熟时采收,除去柄蒂部及杂物,晒干。 原形态: 贝叶多孔菌 子实体有柄或近无柄,柄可多次分枝,形成一丛覆瓦状的菌盖...

阅读全文
豆腐煮
中药炮制 | admin | 2025-05-06 | 4 阅读

豆腐煮是净制药物方法之一。将药物同豆腐共置锅中煮制至一定程度。其操作方法是将整块豆腐置砂锅或铜锅中,另取净制药物均匀平铺豆腐的表面或放入事先挖好的豆腐槽中,再另用豆腐盖好,加入清水,共煮至规定程度,停火,放凉,去豆腐,取出药物,晾干。豆腐煮制能降低毒性,清洁药物。如豆腐煮藤黄、硫黄、琥珀、珍珠等。...

阅读全文
毛木树叶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5 | 4 阅读

《中华本草》:毛木树叶 实际拼音: Máo Mù Shù Y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西南木荷SchimawallichiiChoisy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ma wallichii Choisy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西南木荷 常绿乔木,高7-12m。芽、小枝、叶柄及叶下面均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1.5cm,扁而宽;叶片纸质或...

阅读全文
芭蕉花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30 | 4 阅读

《中药大辞典》:芭蕉花 出处: 《日华子本草》 实际拼音: Bā Jiāo Huā 来源: 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 性味: 甘谈微辛,凉。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酸咸。" ②《江西草药》:"性凉,味淡。" ③《贵州草药》:"性寒,味甘微辛。" 功能主治: 化痰软坚,平肝,和瘀,通经。治胸膈饱胀,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呕吐痰涎,头...

阅读全文
山藤藤果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29 | 4 阅读

《中华本草》:山藤藤果 实际拼音: Shān Ténɡ Ténɡ Guǒ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amurensis Rupr. 采收和储藏:8-9月果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山葡萄 木质藤本,长达15m。幼枝初具细毛,后变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4-12cm,被柔毛;叶片宽卵形,...

阅读全文
红麸杨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9 | 4 阅读

《中药大辞典》:红麸杨 出处: 《湖南药物志》 实际拼音: Hónɡ Fū Yánɡ 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红麸杨的根。秋季采挖。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7~12米。小枝被有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11片,最多可达17片,叶轴的上部有狭翅或在幼时叶轴全部有翅;小叶无柄,小叶片卵状长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7~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下面脉上被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

阅读全文
黄蜀葵叶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9 | 4 阅读

《中药大辞典》:黄蜀葵叶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实际拼音: Huánɡ Shǔ Kuí Yè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叶片。 性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滑,无毒。" ②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甘,滑,微寒。" 功能主治: 《福建民间草药》:"托疮解毒,排脓生肌。" 复方: ①治痈疽:鲜黄蜀葵叶一握,洗净后和冬蜜共捣烂,敷患处,月换两次。(《福建民间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