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胸背部" 的结果

找到 81 条相关结果

冬季练功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26 阅读

提到冬至节气期间保健养生,除了我们要遵循的“顺应四时,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勿过饥饱;劳逸结合,勿枉作劳;精神修养,陶冶情操”之外。我们可以练几节简便易学、易练习的气功,能为您的冬至养生增添一份“动”的乐趣。 静坐 自然盘膝而坐,两眼轻闭或微露一线之光,神不外驰,两手相握放在腹前,或拇指掐住无名指的指根,其余四指握住拇指置两膝上。也可坐在沙发或木凳上练功,即采用靠坐式或平坐式的姿势练功,两手舒伸放...

阅读全文
壮医针法有哪些?
壮医 | admin | 2025-05-07 | 23 阅读

壮医针法是壮族民间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壮医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考古实物来看,壮医针刺疗法己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广西众多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都发现有很多打制、磨制的可供刺疗用的尖利的石片、石斧,此即为壮族地区的原始砭石。此外,在广西桂林瓶皮岩洞穴遗址、南宁地区贝丘遗址、柳州白莲洞旧石器晚期遗址、广西宁明花山和珠山附近的岩洞里,还发现有骨针实物。1985年冬,考古工作者在广西武鸣县马头乡元龙...

阅读全文
痤疮挑针疗法
挑针疗法 | admin | 2025-05-27 | 20 阅读

痤疮俗称“青春痘”,又名“粉刺”、“酒刺”、“暗疮”等,通常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它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这种疾病青春期多见,但也不完全受年龄阶段的限制,从儿童到成人,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病。 病因:素体阳盛,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外感时邪。 病机:肝郁化热,脾虚湿蕴,气血凝滞,瘀血阻络。 病...

阅读全文
加味温补通阳方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5 | 19 阅读

方出《刘惠民医案》,名见《千家妙方》卷上:加味温补通阳方 名称: 加味温补通阳方 处方: 山药30g,熟地15g,麻黄4.5g,炮姜9g,鹿角胶(烊化,可用阿胶代)12g,桂枝9g,补骨脂12g,白术15g(土炒),炒陈曲9g,醋香附12g,当归12g,熟附子9g,山茱萸12g,木香9g,生黄耆12g,骨碎补12g,鸡血藤12g。 功能主治: 温肾健脾,补气养血,温经通阳。主脾肾不足,...

阅读全文
对耳轮部分穴位
耳针 | admin | 2025-06-02 | 17 阅读

1. 颈椎 【位置】在对耳轮的下端正面隆起处。 从轮屏切迹至相当千胃穴的外下方这一段,由下而上,依次相当千颈1至颈7。临床上治疗时用的代表点为对耳轮起始部的隆起处。 【功能】治疗颈椎病变,如颈椎骨质增生,或退行性病变、颈椎扭挫伤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颈部疼痛。 本穴是诊断颈椎病变的参考穴。 2. 胸椎 【位置】在对耳轮正面隆起部,相当于胃穴的外下方至外上方这一段。由下而上依次相当于胸1至胸1...

阅读全文
壮医对痧病的认识及诊疗
壮医 | admin | 2025-05-29 | 17 阅读

壮医痧病是指由于体弱气虚,感受疠气、霉气、痧雾暑气等外邪,或饮食不洁,内伤肠胃,导致气机阻滞,血运不畅,阴阳失调所产生的以痧点和胀累感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它以全身胀累,倦怠无力,恶心厌食,胸背部透发痧点,或吐或泻,或唇甲青紫为临床特征,是壮族地区自古以来的常见病、多发病。壮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对本病丰富的认识和诊疗经验。本文拟就壮医对痧病的认识及其诊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影响因...

阅读全文
刺血法和火针法禁忌
针灸常识 | admin | 2025-05-29 | 17 阅读

一、刺血法禁忌刺血疗法是一种损伤性的穴位刺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三棱针和皮肤针刺血,临床上尚有用小眉刀或手术刀刺血。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注意下列点。(一)、熟悉刺血禁忌症刺血的禁忌症,在《内经》中已经初步提出,如《灵枢•血络论》云:“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又如“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得言”(《灵枢•经脉》),表明气血虚弱体质差者,不宜刺血,否则易引起虚脱...

阅读全文
单式气功养生法之调身法
气功基础 | admin | 2025-05-24 | 17 阅读

调身法包括坐法、卧法和站法。 (1)坐法 ①平坐法。选择适当髙度的椅子、凳子或床上,臀部1/3或1/2平坐其上。两脚平行与肩同宽,水平踏地;两脚自然分开;膝关节成直角;两手十指松展,掌心向下,分别放在大腿上;两肘自然弯曲;头微前倾,口目轻闭,舌抵下颚,下颌微收;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腰背正直。 其要领是:保持头、颈、肩、肘、腰背、小腿放松,可配合调息方法进行练习。此种方法是坐法中常用方法之一,适合...

阅读全文
壮医学疾病诊断的要点
壮医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一)痧 痧又名发痧、痧气、痧麻等。该病以全身胀累、头昏脑胀、胸腹烦闷、恶心、倦怠无力、胸背部透发痧点、甚则昏迷、四肢厥冷、或吐或泻、或寒或热、或胀或痛、或唇甲青紫为主要表现。目诊可见“勒答”脉络较红、散乱,甲诊可见甲红紫。痧症—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多见。本病多由体弱气虚者,外感痧毒、热毒、暑毒等,或饮食不节,内伤谷道,发而为痧。痧病治疗不当,每易变生他病,故民间壮医有“万病从痧起”之说。...

阅读全文
宝宝“春捂”到底该怎么“捂”?
中医育儿 | admin | 2025-06-06 | 16 阅读

现在是“倒春寒”时节,孩子们特别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诱发感冒、咳嗽、呕吐、腹泻等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病症,甚至出现冬春季传染病的流行。所以大家别忙着脱下宝宝厚厚的棉袄,不妨“春捂”一下,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重点部位要做好保暖 在衣着方面,宜宽松舒展、柔软保暖,方便孩子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捂要捂重点部位,具体如下: 1、颈部保暖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部位,颈脖部不仅具有丰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