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胃阴虚" 的结果

找到 87 条相关结果

滋阴中药养生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22 阅读

凡是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功效,能够治疗阴虚证的药物,即为补阴药,又称滋阴药。阴虚证主要发生于热病后期和诸慢性疾病,常见于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因此,补阴药各有专长,治疗时应根据阴虚的不同症状,给予对症应用。 应用补阴药的同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例如:热病伤阴、热邪未退者,应给予补阴药与清热药;阴虚内热者,应给予补阴药兼顾清虚热药;阴虚阳充者,应给予补阴药兼顾潜阳药;阴血两虚者,应给...

阅读全文
金秋“燥邪”易伤津 试试清宫代茶饮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30 | 22 阅读

清代宫廷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防治疫疾、美容养颜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其用药精当的医方、考究科学的饮食搭配,对当今的养生疗病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其中简便易行的代茶饮更是极具特色。 经过漫长炎热的夏天,到了秋季,人体内容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部分人因此会出现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症状。秋气与肺气相通应,主气为燥。在中医病因学中,燥既为正常的自然界六气之一,又为外感病因中六淫之一,称为“...

阅读全文
几种阴虚体质的中药调理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19 阅读

阴虚体质以养阴润燥的药物调理为佳。可以补阴的中药有:海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五味子、龟板、鳖甲、燕窝、鸡子黄等。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中药,制成药茶或药饮来改善一盛阴虚的症状。 年老阴亏、皮肤干燥、手足心热、面部供热、大便干燥者,可用生鸡蛋1枚,打碎调匀,用沸水冲开,待温后用蜂蜜调服。 如烦躁易怒、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可用菊花6克,枸杞子、决明子...

阅读全文
夏季脾胃病有虚实,中医外治、食疗来调治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19 阅读

炎炎夏日,暑热难耐,人们常会觉得不思饮食、浑身倦怠。从夏季气候特点上来看,人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极易受到暑湿邪气的影响,从而导致食欲下降、倦怠乏力。所以夏天更应该重视调养脾胃,正所谓“脾胃强,好度夏”。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以后,生命活动所需的很多营养物质有赖于后天脾胃的摄入。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进行磨化腐熟,然后由脾进行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并将精微...

阅读全文
偏阴虚质儿童的食疗药膳调理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0 | 19 阅读

“偏阴虚质”是小儿由于体内精、血、津液等水分亏少,表现出以阴虚内热和干燥为主的状态,是儿童亚健康八种状态中比较重要、较为常见的一种,常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上后天失于调护以及疾病的影响等原因引起,如先天阴虚,孕母是阴虚体质或怀孕和哺乳期间过食温燥食物或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又如小儿偏食,进食蔬菜、水果少,饮水少,过食辛辣、煎炸等温燥食物;还有燥热病邪外侵,长期腹泻,病后伤阴或食欲差、进食少,以及...

阅读全文
养生补肺药膳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7 | 19 阅读

  中医学认为,肺具有主气、司呼吸、调卫气、通调水道和朝百脉的功能。肺司呼吸的功能正常,则呼吸调匀、气息平和;反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影响或年老体衰,可致肺功能失常,出现咳嗽、喘息、胸闷气短等症。肺虚可分为肺气虚、肺阳虚、肺阴虚几种类型。 肺气虚指肺气不足及功能减退,多由久病体虚、劳伤耗气、日久不复所致,可出现呼吸气短、声低气怯,自汗畏风等症。肺阳虚多为肺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可出现咳痰清稀、肢冷乏力、...

阅读全文
经典杂病派笃嗜古方的尤怡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1 | 18 阅读

尤怡,字在泾,号拙吾,清代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一生博极群籍,晚年医术尤精。尤氏之师马元仪,曾游于喻昌之门,故尤氏受喻氏之学影响较大,然又能脱出喻氏而自成一家。著作有《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金匮翼》《医学读书记》《静香楼医案》等。 尤怡生平与徐灵胎为同好,共同提倡古医学。他说:“夫治病犹治国也,治国者必审往古理乱之事迹,与正治之得失,而后斟之以时,酌之以势,而后从而因革之。治病者必知前...

阅读全文
立夏养生食谱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18 阅读

立夏时节气温显著升高,炎暑降临,雨水增多。这个时节的饮食养生方案如下所述。 粟米粥 制作原料:粟米300克。 制作方法:将粟米放入锅中加水同煮,熬成粥。 适宜人群:适用于脾胃虚弱的消化不良、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尿少、尿赤痛者。 粟米营养丰富,含较多的维生素A、胡萝卜素、铁、镁、锌、硒等矿物质,有补益之作用。粟米味甘、性寒凉,归脾、胃、肾经。其性寒凉,又可清热除烦,愈疮,助消化,尤适于脾胃虚弱、体...

阅读全文
燕窝知识及传说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08 | 18 阅读

燕窝别名异名有燕菜、燕根、燕蔬菜等。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形似元宝。主要产地东起菲律宾西至缅甸沿海附近荒岛的山洞里,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东南亚一带海域及我国南海诸岛居多。以春燕和血燕为佳。有补肺养阴,补虚养胃功效。用于肺阴虚之哮喘,气促,久咳,痰中带血,咳血,咯血,出汗,潮热;胃阴虚引起之反胃,干呕,肠鸣声。 春燕又名为头水燕。春季...

阅读全文
分型辨治白塞氏综合征
中医辩证 | admin | 2025-06-02 | 17 阅读

白塞氏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狐惑病”。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其表现为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眼损害,皮肤损害,可有发热、急慢性关节炎等。西医认为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肝热、脾湿和肾阴不足所致。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五种证型予以辨治。 肝脾湿热型:起病急,病程短,头痛、怕光,口腔黏膜及外阴溃疡,大小不等,灼热疼痛,或有下肢结节红斑,潮红灼热疼痛,急性期可见发热畏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