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肢节" 的结果

找到 647 条相关结果

参五秦艽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3 | 24 阅读

《寿世保元》卷五:参五秦艽汤 名称: 参五秦艽汤 处方: 当归3钱,赤芍(酒炒)7分,苍术(童便浸)1钱,生地黄(酒浸)1钱,萆薢1钱,黑狗脊(去毛根)2钱,川芎7分,羌活1钱5分,秦艽(去芦)1钱5分,川独活1钱,五加皮2钱,黄连(姜汁炒)1钱,黄柏(酒炒)1钱,红花(酒洗)8分,黄芩(酒炒)1钱5分,黄耆(酒炒)2钱,人参2钱,牛膝(去芦,酒浸)1钱5分,杜仲(每1两用茴香1钱,盐1钱...

阅读全文
金庸武侠中的养生宝典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8 | 24 阅读

曾几何时,一本又一本武侠小说伴随着我们长大,“金庸”这个名字也成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心中的“大侠”。10月30日,当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金庸先生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他的武侠世界里,都传递出中医养生的精妙,其中有很多养生方法值得我们效仿。 有人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有三多:帅哥美女多、苦情虐恋多、中医元素多!对于很多热爱中医的人而言,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是一种品味中医...

阅读全文
腹针循经取穴法
腹针 | admin | 2025-06-03 | 23 阅读

《灵枢.经别》曰:“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起……”说明人体生理功能的维持和疾病的发生无不与十二经脉有着重要的关系。《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说明体内脏腑与体表肢节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主要是通过经络的联系实现的。而体内脏腑又是经脉之气发生的部位,因此,利用腹部的经脉来调节全身的经络犹如闸门控水、源头造池,只要调节适宜便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

阅读全文
壮医针法有哪些?
壮医 | admin | 2025-05-07 | 23 阅读

壮医针法是壮族民间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壮医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考古实物来看,壮医针刺疗法己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广西众多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都发现有很多打制、磨制的可供刺疗用的尖利的石片、石斧,此即为壮族地区的原始砭石。此外,在广西桂林瓶皮岩洞穴遗址、南宁地区贝丘遗址、柳州白莲洞旧石器晚期遗址、广西宁明花山和珠山附近的岩洞里,还发现有骨针实物。1985年冬,考古工作者在广西武鸣县马头乡元龙...

阅读全文
土家医认为生理病的特点有哪些?
土医 | admin | 2025-05-12 | 22 阅读

(一)三元的生理病理特点 土家医将人体内脏概括为三个部分,即上、中、下三元上元主要包括脑、心、肺,共居上天,统摄人体气血神志,为元之首。 脑,主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统帅。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为脑所主,与气、血、精三者关系密切。气、血、精旺盛,则脑有所养而精明,人体生命活动就健旺,表现为神清气爽,反应敏捷。气血精亏虚,则脑失所养,则有神昏、神乱、神衰等病理表现,如出现黑脑带等病证。另外,悄志内伤...

阅读全文
秋季养生17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0 | 21 阅读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容易感受燥邪而发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以下是专家介绍的秋季养生17法: 节食欲  秋季切忌暴饮暴食,同时也要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 忌悲伤  放松心情,不要悲伤,这样可以养肺气护津液。 常梳发  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易除疲劳。 面多擦  用双手或干毛巾揉搓面部,使面部红润。 舌舔腭  用舌头舔牙齿上腭,可以起到提神、补气、养心的作用...

阅读全文
河南方言里的中医元素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1 | 21 阅读

中医历史源远流长,中医药文化在河南方言里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河南方言里的中医元素,既是历代医家对中医理论长期宣传的结果,也和群众对中医的理解密切相关,读来饶有趣味。 攀睛和眵目糊 刚当乡村医生的时候,我经常听到患者说“攀金眼”这个名词,以为是“眼冒金星”或者是“飞蚊症”之类的疾病。直到有个患者来找我,说得了“攀金眼”,问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我才明白,原来是“翼状胬肉”,中医称之为“胬肉攀睛”,简...

阅读全文
开穴闭穴经络穴位贴敷法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穴位贴敷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传统的穴位贴敷只是中药膏贴穴位,忽视了穴位贴敷前后穴位、经络的状态。传统经络学说认为,穴位是有开阖状态的,子午流注针法即是重视穴位状态的一种针刺方法。为了提高穴位贴敷的治疗保健效果,在传统的穴位贴敷的基础上,结合穴位状态的调整,我们创新了开穴闭穴经络穴位贴敷技术。开穴闭穴经络穴位贴敷技术是在继承传统穴位贴敷疗法、手指点穴法的基础上,结合经络穴位...

阅读全文
鲎尾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鲎尾 出处: 《本草拾遗》 实际拼音: Hòu Wěi 来源: 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尾部。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尾灰断产后痢。" ②《日华子本草》:"烧焦治肠风泻血,并崩中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 复方: ①治产后痢:鲎骨及尾,烧为黑灰,米饮下,先服生地黄、蜜等煎讫,然后服尾。(《本草拾遗》) ②治肠风下血:鲎尾烧灰,米泔送服。(...

阅读全文
羚羊角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6 | 20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羊角屑、桂心、茯神、麻黄(去根节)、葛根、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炒)、酸枣仁、五加皮,各一两。升麻、枳壳(麸炒)、独活,各一两半。 功能主治: 治风痱,筋脉缓弱,言语蹇涩。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服。 《圣惠》卷三十二: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