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病变局部" 的结果

找到 43 条相关结果

痤疮挑针疗法
挑针疗法 | admin | 2025-05-27 | 20 阅读

痤疮俗称“青春痘”,又名“粉刺”、“酒刺”、“暗疮”等,通常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它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这种疾病青春期多见,但也不完全受年龄阶段的限制,从儿童到成人,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病。 病因:素体阳盛,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外感时邪。 病机:肝郁化热,脾虚湿蕴,气血凝滞,瘀血阻络。 病...

阅读全文
火疗的刺激顺序
火疗常识 | admin | 2025-05-25 | 20 阅读

刺激操作时,一般可按以下顺序进行。 (1)背腰部。 (2)病变局部,如病变在背腰部,则不再操作。 (3)四肢相关经脉。...

阅读全文
说说膏药
膏药常识 | admin | 2025-05-17 | 20 阅读

贴膏疗法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直接敷贴于体表,而制作膏剂的药物中大多气味俱厚,再加入辛香走串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气血、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由于贴膏治病,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因而最易被人们...

阅读全文
肌筋膜炎磁圆梅针疗法
磁圆梅针 | admin | 2025-05-24 | 19 阅读

肌筋膜炎又称“腰背肌损伤”、“腰背部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肌筋膜及肌肉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多发于寒冷,潮湿地区的腰背部超负荷劳动、长期固定坐姿的人群中。 叩刺部位:病变局部,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委中、合谷、太冲。 操作规程:患者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磁圆梅针圆针头叩刺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3~5遍;用磁...

阅读全文
腹针疗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腹针 | admin | 2025-05-30 | 16 阅读

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胎儿在胞宫中通过脐带接受母体供给营养来生长发育。胎儿娩出后脐带虽被切断,但这一先天供养系统依然存在,即“先天经络系统”,并据此提出“神阙布气假说”,认为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有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通道,存在着全身高级调控系统,这就是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腹壁浅层为全息系统,可以找到与人体各部位应答关系明确的全息位置;腹壁中层为传统经络系统;腹壁深层存在八廓系统,八廓的每一个方位代...

阅读全文
磁圆梅针的辅助手法
磁圆梅针 | admin | 2025-05-22 | 16 阅读

磁圆梅针的辅助手法主要是依靠左手固定腧穴位置,协助右手完成磁圆梅针操作的方法。在临床上,辅助手法运用的是否得当,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素问·离合真邪论》说:“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这是对毫针辅助手法操作的描述,在磁圆梅针的临床操作中,本手法同样适用。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1)确定治疗部位 首先需要根据病证选取治疗部位或穴位。...

阅读全文
坐骨神经痛贴敷疗法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贴敷疗法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贴敷疗法用于坐骨神经痛,有着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除湿止痛的作用。 生乌醋糊贴 【主治】寒湿偏盛型坐骨神经痛。 【组方】生乌头100g、醋适量。 【制法】将生乌头加醋磨成糊状,...

阅读全文
穴位敷贴
器具技法 | admin | 2025-05-17 | 16 阅读

概述 腧穴敷贴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贴药物,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对于一些常见病症有独特的疗效。 药物与器具 药物:用于敷贴的药物可分为单味药和复方药两种。常用的溶剂有水、白酒、黄酒、姜汁、蜂蜜、凡士林等。还可根据病情应用药物浸膏做溶剂。 剂型:可分为丸剂、散剂、糊剂、膏剂等。 操作 选穴:腧穴敷贴选穴一般多选用病变局部的穴位、阿是穴或经验穴。其中神阙穴和涌泉穴为常用的敷贴穴。 方法:敷贴药物之前...

阅读全文
麝艾温针灸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14 | 15 阅读

【概述】 麝艾温针灸法也是近年来我国针灸工作者对传统温针灸法的发展,是揿钉式皮内针与艾炷灸相结合的一种温针灸法。它既有温针灸的作用,又具有温和灸的效果,对某些病证有较为独到的作用。仅管目前有关本法的临床报道不多,但是,我们认为只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选好适应证,还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灸法。 【操作方法】 灸具制备 准备长1.5~2寸的环状针柄毫针数支。(如无,可自行制作,用1.5~2...

阅读全文
落枕的艾灸疗法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6-02 | 14 阅读

技术一 艾灸穴位:外劳宫(双)、天柱(双)、后溪(双)、悬钟(双)、阿是穴。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灸1~2次。②艾条雀啄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③艾条回旋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灸1~2次。④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个穴位,多选用局部病处腧穴,每穴灸5~10壮艾炷如枣核大,每日灸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