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条目" 的结果

找到 25 条相关结果

百草之王话人参,中药补虚之佳品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23 阅读

2011年,《本草纲目》与《黄帝内经》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也是到目前为止被列入名录的仅有两部中国医药著作。其中《本草纲目》自明末问世以来,先后有160多个版本,有中文版也有外文版,翻印者更是不计其数。明代大文豪王世贞曾经在《本草纲目》的序言中称赞说:“兹岂仅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人参...

阅读全文
李时珍未到过广西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8 | 23 阅读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大型综合性本草典籍,系统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该书的撰写来源,在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的序中曾述“渔猎百家,搜罗百氏”,而后世顾景星的《李时珍传》亦有李时珍“搜辑百氏,采访四方”的记载,两者均说明李时珍撰写过程中曾有非常广泛的外出寻药活动。而对于李时珍的出寻范围并没有直接记载,现今能看到的有关李时珍采药活动范围记载,均为后人猜测或依记载而推测,如《李时...

阅读全文
赤石脂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9 | 19 阅读

《中国药典》:赤石脂 实际拼音: Chì Shí Zhī 英文名: HALLOYSITUM RUBRUM 来源: 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含水硅酸铝 [Al4(Si4O10)(OH)8.4H2O]。采挖后,除去杂质。 性状: 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质软,易碎,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吸水性强。具黏土气,味...

阅读全文
科技创新激活中医药时代动力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6-03 | 17 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行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青蒿素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诺贝尔奖领奖台上,一株小草讲述着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故事;“中医药是我们应对重大传染病的底气。” 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一张张良方见证着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飞跃;“我国学者每年发表中医药SCI论文3000余篇。”世界医学舞台上,一次次亮相证明着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实力。 这是创...

阅读全文
《外台秘要》之王焘撰唐以前方书大成之作
名医大作 | admin | 2025-05-30 | 17 阅读

[主内容] 最早记载金针拔障术治疗白内障的《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亦叫《外台秘要方》,由唐代著名医学家和中医文献学家王焘(约670~755)撰,可称是集唐以前方书大成之作,成为中医重要文献之一。      该书不仅对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炼丹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之类的著作仔细研究,收录陈延之(注:南北朝时宋齐间医家,清于医术,善治伤寒及温病等热性疾病,于温热病方面,已有清热解...

阅读全文
药食同源不等于以食代药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8 | 17 阅读

“药食同源”是为人所熟知的一个概念,但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却很少有人说得清楚。 药食关系与食物疗病 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传说,“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

阅读全文
晚清衢州医家雷丰生卒年考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8 | 17 阅读

雷丰是晚清动乱时代浙江省衢州府的一位名医,字松存,号侣菊,又号少逸。祖籍福建浦城县,父亲移居衢州,先从儒,后改业医。雷丰出生于衢州府,并行医于衢州为中心的浙闽赣皖苏五省广大地域,不仅仅是一位医生,还兼擅诗书画与音乐,乃是明清社会里有蕴藉情怀的正宗文人学者,惜其往来于地方与社会的下层,记录鲜少,故其事迹不显豁。雷丰的医术承自其父亲雷焕然(雷逸仙),长于针灸和时病,平时钻研医经医理,整理医案,编撰医...

阅读全文
古时新娘嫁妆里的健康物件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4 | 17 阅读

女子出嫁带嫁妆是一种古老的习俗,《诗经》中就有“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的记载。嫁妆可以简单到一张床,丰盛到房车齐备。嫁妆基本都有三个功能。首先是实用价值,包括床桌椅凳、被褥衣服等;其次是彰显女子地位,丰厚的嫁妆可以提高女子在婆家地位;再次是健康美容物品,包括美容护肤、药材等。这其中,就隐含着双方家长对新人的祝福,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内涵。 古时候,大床、木箱都属于嫁妆里的大件,材料多选择红木或樟木。红...

阅读全文
破伤风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06 | 17 阅读

夫破伤风者,有因卒暴伤损,风袭其间,传播经络,致使寒热更作,身体反张,口噤不开,甚者邪气入脏。有因诸疮不瘥,荣卫虚弱,肌肉不生,疮眼不合,风邪亦能外入于疮,为破伤风之候。有诸疮不瘥。举世皆言蕲艾为上。是谓热疮。而不知火热客毒。逐经诸变。不可胜数。微则发热。甚则生风搐。或角弓反张。口噤目斜。亦有破伤风不灸而。病者因疮着白痂。疮口闭塞。气壅于阳。故热易为郁结。热则生风也。古方药论甚少。以此疾与中风同论...

阅读全文
返璞归真的巢氏导引术
百家功法 | admin | 2025-05-26 | 16 阅读

巢氏导引术,源自隋朝巢元方等的《诸病源候论》。该书在论述疾病治疗时不载方药和针灸,仅介绍导引术,这在中医古籍中可谓空前绝后,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导引术临床疗效的信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导引术的青睐。 功法渊源 太医博士亲传授 据史书记载,巢元方为隋朝太医令,太医博士。在《诸病源候论》中,巢元方在每条导引之前都要强调“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意思是“中药、推拿热敷、针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