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手足逆冷" 的结果

找到 266 条相关结果

手脚冰凉,不可盲目温补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7 | 19 阅读

冬天很多人都会手脚冰凉,即使喝热水、多穿衣服,也依然暖不起来。这在女性、老人和体弱者中更为常见。人们大多认为手脚冰凉是“寒”造成的,于是选择吃牛羊肉、辣椒、生姜、桂圆等辛热之品来温补。有些人吃完会感到身体热乎乎的,手脚也不那么凉了,有些人却可能适得其反。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属“肢厥”范畴。《伤寒论》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由此可见,肢厥是由于阴阳之气失去平衡、不能相互贯通,导致阳...

阅读全文
手足厥冷_杂病
内科 | admin | 2025-05-06 | 19 阅读

【手足厥冷】四肢冷至肘膝以上的症状,也叫“手足逆冷”,或简称“四逆”。有寒热之分:寒证由阴寒内盛、阳气衰微,四肢得不到阳气的温暖,常伴有怕冷、下利清谷,脉沉微、舌淡等;热证由热盛伤津,热邪阻遏,阳气不能外达四肢,但常有胸腹灼热,口渴心烦,或神昏谵妄,舌质红绛,脉促或沉迟有力等。...

阅读全文
川乌头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2 | 19 阅读

《中药大辞典》:川乌头 出处: 侯宁极《药谱》 实际拼音: Chuān Wū Tóu 别名: 川乌(《金匮要略》)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茎叶,然后将子根摘下,与母根分开,抖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 乌头(《本经》)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

阅读全文
定痛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8 | 18 阅读

《万病回春》卷五:定痛散 名称: 定痛散 处方: 当归 生地黄 细辛 干姜 白芷 连翘 苦参 黄连 花椒 桔梗 乌梅 甘草各3克 制法: 上药锉一剂。 功能主治: 主虫牙痛甚,遇冷、热、酸、咸即痛者。 用法用量: 水煎,先噙漱,后咽下。 《医方类聚》卷九十八引《经验秘方》:定痛散 名称: 定痛散 处方: 甜瓜子1两(炒),自然铜1两(火煅,醋淬7次),万蕖子1两(半...

阅读全文
艾灸技术的中医理论原理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11 | 18 阅读

艾灸技术属于中医特色的治疗技术;其基本原理:在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运用辨证施治原则,将艾绒或某些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利用艾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发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回阳固脱、消淤散结等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温经歇寒 《素问界法方宜论》说:“北方者,天地所阴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例……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熵。”《素问调经论》又说:“血...

阅读全文
阴阳大论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①“阴阳大论”,萧本原缺。今据仁和寺本补。平按:此篇自“伤肿”上残脱,篇目亦不可考。故自“黄帝曰”以下至“痛形”,谨依《素问》卷二第五《阴阳应象大论》补入。自“伤肿”以下至末,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见《甲乙经》卷六第七,惟编次小异。编者按:此篇萧本原缺篇名及自篇首至“伤肿”一段,今自仁和寺本补齐。凡增补部分均以今本《素问》、《甲乙经》校勘,并依萧氏体例记于“编者按”之后。黄帝问于岐伯曰:阴阳...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灵芝及其药用价值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3 | 17 阅读

玉池波浪碧如鳞,露莲新。清歌一曲翠眉颦,舞华茵。 满酌兰英酒,须知献寿千春。太平无事荷君恩。荷君恩,齐唱望仙门。 这首《望仙门》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的作品,是一首华美的祝颂之词。词牌《望仙门》因“荷君恩,齐唱望仙门”句而得名,引用的是汉武帝喜好神仙之术的典故。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云:“望仙门:汉武帝之所建也。华阴有集灵宫,宫在华山下,帝欲以怀集仙者,故名殿为存仙。端门南向,署曰望仙...

阅读全文
鹿茸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8 | 17 阅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鹿茸丸 名称: 鹿茸丸 处方: 鹿茸(去毛,切,炙)23克 麦门冬(去心)60克 熟地黄 黄耆 鸡膍胵(麸炒)苁蓉(酒浸)山茱萸 破故纸(炒)牛膝(酒浸)五味子各23克 茯苓 玄参 地骨皮各15克 人参23克 制法: 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肾虚消渴,小便无度,肝血亏虚,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米汤送下。 《圣...

阅读全文
厥逆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13 | 16 阅读

经义(并附释义)《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详本篇之言厥者,以其内夺,谓夺其五内之精气也。喑,声不能出也。俳,肢体偏废也。今人见此,必皆谓之中风,而不知由于内夺,由于肾虚。盖声出于肺而本乎肾,形强在血而本乎精,精气之本皆主于肾,故少阴不至则为厥。又《调经论》曰∶志不足则厥。《本神篇》曰∶肾气虚则厥。观此诸论,则非风之义可知矣。故凡治此者,当以前非风证治第三条等法主...

阅读全文
治霍乱灸法
圣济总录 | admin | 2025-06-13 | 16 阅读

上脘一穴,主霍乱,甲乙经曰∶在巨阙下一寸五分,去蔽骨下三寸,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灸五壮,炷如半枣核大。霍乱心先痛,及先吐者,灸巨阙七壮,穴在心下一寸,不效更灸如前数。霍乱先腹痛者,灸太仓二七壮,穴在心厌下四寸,脐上一夫,不止更灸如前数。霍乱先下利者,灸谷门二七壮,穴在脐旁二寸,男左女右,一名大肠募,不瘥更灸如前数。霍乱吐下不禁,两手阴阳脉俱疾数者,灸心蔽骨下三寸,又灸脐下三寸,各六七十壮。霍乱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