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形神合一" 的结果

找到 35 条相关结果

气功养生的特点
气功基础 | admin | 2025-05-28 | 26 阅读

气功古称导引。“导",有疏导、通道的意思,是指导气。“引”,有引申、引导的意思,是指引体。《庄子?刻意》李颐注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就是说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呼吸,疏导成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把人们的四肢锻炼得柔初结实。而导引当中的导气和引体又大多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完成的,所以说,导引就是呼吸运动、意念活动和肢体运动三者相结合的一种祛病健身养生功法。 导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学说、藏象学...

阅读全文
中医对疲劳的认识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7 | 22 阅读

  《黄帝内经》中对疲劳就有较充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使中医疲劳理论不断完善。内因、外因均可导致疲劳,但以内伤尤其过劳为主要病因。疲劳为害,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为脾、肝、肾,首当推脾。疲劳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范畴。 疲劳是机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过长时间或过于繁重、紧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而引起的作业效率明显的暂时降低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观上一般伴有疲倦感,甚至筋疲力尽的感觉。但主...

阅读全文
中医学健康观指导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3 | 20 阅读

中医的健康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确立了,即“天人合一”的健康观,“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阴平阳秘”的健康观,“正气为本”的健康观。此外,《黄帝内经》中把头发、牙齿和肌肉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从病因、病机,到诊法、辨证,再到养生防治,以及脏象、经络等各种理论,几乎都是围绕着中医学对健康观念的认识而次第展开的。了解中医学的健康观,将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日常保健和调养。 天...

阅读全文
天人合一的中医文化特点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5 | 19 阅读

中医药学和养生学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这些原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与特点: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中医学家在千百年的行医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医德医风。他们把不为名利,全力救治,潜心医道,认真负责作为自己的医德标准。对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 中作了全面总结。他指出,名利思想“此医人之膏育也”,是医生最应忌讳的,如果行医以收取绮罗财...

阅读全文
湖南孙氏正骨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6-03 | 16 阅读

孙氏正骨术诞生于清代晚期,是湖南省新邵县(古属梅山地区)龙山脚下的孙氏家族将家传的武伤医术与古老神秘的梅山医学中的接骨术、中医骨伤学及道教医学相结合而创立的独具特色的,通过手法整复、外固定、药物、练功等治疗骨折、脱臼、闪挫扭伤、筋骨疼痛等骨伤的综合性医术,201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孙氏正骨术具有浓厚的梅山文化、龙山药王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阅读全文
“尽天年”的养生原则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16 阅读

《黄帝内经》在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篇》里,开宗明义就谈到人怎样才能“尽终其天年”,天年,即天赋的自然寿命,《黄帝内经》认为人类的天然寿命应该有100岁。也就是说,《黄帝内经》开篇就是要回答:上古之人为什么能活一百多岁?黄帝观察到,上古的人都能度过100岁而形体运动一点都不衰退,还是跟年轻时候一样;现在的人却到50岁的时候,动作就开始衰退了,而且很难活到100岁。这是什么原因呢? “知道” 尽终...

阅读全文
脊柱养生操——易脊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8 | 16 阅读

《说文解字》谓:“脊,背吕也。” 易脊经,又名“脊柱养生操”,是一种以关注颈椎、胸椎、腰椎和背部的脊柱保健的中医气功功法,源流清晰,是将中医形神庄养生方法应用于脊柱疾病的临床专项治疗技术。 运动脊柱 疏通经络 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其内部有纵形的椎管容纳脊髓,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多条经络也与脊柱有关,其...

阅读全文
中医心理之人格体质论
心理保健 | admin | 2025-06-04 | 15 阅读

人格体质论是在“形神合一论”的基础上,将人格与体质结合起来,阐述个性心理特征的理论。人的个性特点的形成,虽然与后天环境、社会实践、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等密切相关,但与先天体质禀赋也分不开,尤其是气质的形成。中医学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按着五行属性的特点和阴阳之气的多少,将人格体质分类为“阴阳二十五人”和“阴阳五态之人”等,从而使人格体质统一于阴阳五行之中。正因为各种不同的人格特征,一般都可反映某种体质的...

阅读全文
精神内守 内外皆养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15 阅读

中医历来重视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提出“形神合一”学说,强调调节精神要做到精神内守,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 豁达开朗,乐以忘忧 乐观宁静的心态是人体健康的正常需要与基本保证。中医历来主张“和愉”,提出“安神宜悦乐”,要求人们做到性格开朗、目光远大,保持乐观情绪,遇事泰然处之,“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要做到知足常乐,《遵生八笺》认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怠”...

阅读全文
养生练练八卦掌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3 | 15 阅读

导引如同针灸、按摩、方药一样,也是中医一种古老的治病和养生方法,可惜在现在的临床中治疗已经很少见到有人使用了。在养生修炼中,导引又分为静功和动功两类,其中静功导引又包括了静坐和站桩,就是指四肢不动,而心神意念调摄呼吸和形体松静自然,令气息无碍无滞地通行于经络系统,如《黄帝内经》中言:“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其特点是静中有动,阴中有阳,形神合一;动功导引则是指四肢在松静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有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