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命全形论" 的结果

找到 17 条相关结果

华佗之死--古代医患关系引发的悲剧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2 | 24 阅读

《三国志·华佗传》中不仅记述了华佗治病的许多医案,也详细记录了华佗因何而死。曹操处死华佗的过程中,有三句较为关键的话。第一句是在曹操要处死华佗,荀彧求情时,曹操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第二句是华佗死后,曹操头风未除时言:“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第三句则是曹操的爱子曹冲生病后,曹操才终感后悔:“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从这三句话看来...

阅读全文
治未病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4 | 22 阅读

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最早明确表述于《黄帝内经》,经历代医家弘扬阐发,时至今日仍卓然于世。治未病不但是独放异彩的医学精华,更是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所内蕴的仁德、中和、天道以及忧患意识等中华文化核心精神,与其健康维护、疾病防治的理念和技术一样,在中华民族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对于民族精神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尊生护生的仁德文化精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圣人不治已病治...

阅读全文
黄帝与《黄帝内经》
名家名著 | admin | 2025-05-28 | 20 阅读

黄帝,中华民族的象征。上古的时候,黄帝率领他的部落统一了全国,中华文明从此发源,黄帝也成为中华民族的远祖。黄帝不仅长于征战,而且颇懂医术,在闲暇的时候,经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讨论医学问题,传说《黄帝内经》为黄帝所著。 《黄帝内经》简称为《内经》,《素问》和《灵枢》是它的两部分,其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至西汉的五百年间。从内容上看,该书是战国至秦汉医家将以前历代口耳相传的医学经验进行收集整理汇聚而成的,...

阅读全文
中医医德思想的源泉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5 | 20 阅读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道德原则以及佛教“大慈大悲”、“普救众生”的教义,在中医药领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历史上医出于儒,医儒相通,“医乃仁术”与“仁者爱人”如出一辙,说明医家与儒家有着共同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传统。《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墨子·经说》:“仁,仁爱也。”《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孝经》:“天地之...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成书的西汉文化背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1 | 18 阅读

《内经》在其理论构建过程中,除了受到精气、阴阳、五行、神论等哲学思想十分深刻的影响之外,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很自然地渗透其中,糅杂其间,用以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解决相关的医学问题,构建医学体系。 《庄子·养生主》强调于民休养生息,《兵法·月战》的“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之说,《吕氏春秋》开卷首论“重生”,无一不是“重生”这一古今中外全人类共同理念的体现,《内经》正是在这一人类共同理念的文化背景下构建...

阅读全文
中医养人,书法养心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2 | 17 阅读

中医与书法乍看并没有交集,但细思之下却发现二者在许多方面确有相通之处。比如二者同属于中国国粹,文脉同宗同源,相互触类旁通,彼此影响发展。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阴阳互根 阴阳五行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是有历史根据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认为疾病系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

阅读全文
催气、守气、行气
针刺 | admin | 2025-06-05 | 15 阅读

一、催气法 催气,是指通过各种手法,催促经气速至的方法。《神应经》云:"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是谓催气"。此外,如刮动针柄、弹摇针身、沿经循摄等法,也都有催气的作用。临床常用的催气法有: 1.搜气法:如针入所定深度后,尚不得气或气至不明显,可将针退至浅层,改变针刺方向,再行针刺。如仍不得气,再向前后或左右有目的地直刺或斜刺,反复进退搜索,以催其气至。 2.循按...

阅读全文
《内经》论顺应生长规律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0 | 15 阅读

法于阴阳”是《内经》提出的总体养生原则,具体而言,对外应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宜采取四时养生之法;对内应根据人在每个年龄段生理、心理特点的不同,如《灵枢·寿夭刚柔》有云:“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宜采取顺应人自身生长规律养生之法。《内经》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体质不同、易患病证也不同。因此,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养...

阅读全文
五行学说是《内经》辨证思维的核心思想
中医辩证 | admin | 2025-05-15 | 14 阅读

五行首先出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并说五行的性况和属性是:“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已从五行的属行,抽象概念化,言其功能作用,说明具有曲伸功能的属于木,具有向上炎热特性的功能属于火,能种植和收获万物属于土,金可以溶化变形,水向下湿润。  五行归类 即将宇宙万事万物,按其五行属性归类,使千头万绪的事物成有序的相关学,是说明万事万物...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的独特医学理论及方法学特征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5 | 14 阅读

《黄帝内经》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它同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样,走的是一条“经典引申式”的发展模式。它构建的中医学术体系的框架,确定的基本概念,形成的理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临床大法和临床诊疗原则,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独特的医学理论 1、人体观:“气”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关于生命的起源及其主宰,最初多归于“神仙”“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