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作用和适应范围、注意事项、禁忌症

1.作用和适应范围

1.1 作用

1)温经通络、祛湿散寒

2)升阳举陷、回阳固脱

3)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4)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1.2 适应范围

艾灸对于内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妇科及儿科疾病,以及各种痛证,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都有很好的预防保健效果。艾灸还可强身保健,可常灸命门、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

 

2.注意事项

1)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2)治疗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术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且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

3)治疗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 5-10min,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


3.禁忌症

3.1 禁灸部位

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

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3.2 禁忌病证

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3 禁忌体质

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禁忌症》在广东省中医药局广东省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发布《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操作规范·艾灸》中位第4项,这里位摘录便于发布而调整

登录后发表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