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维:
额角入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神庭旁四寸五分。足阳明、少阳二脉之会。《铜人》针三分。《素注》针五分,禁灸。
主头痛如破,目痛如脱,目瞤,目风泪出,偏风,视物不明。
下关:
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开口则闭,侧卧闭口取之。足阳明、少阳之会。《素注》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铜人》针四分,得气即泻,禁灸。
主聤耳有脓汁出,偏风口目喎,牙车脱臼,牙龈肿处,张口以三棱针出脓血,多含盐汤,即不畏风。
颊车(一名机关,一名曲牙):
耳下八分,曲颊端近前陷中,侧卧开口有空取之。《铜人》针四分,得气即泻;日灸七壮,止七七壮,炷如麦大。《明堂》灸三壮。《素注》针三分。
主中风牙关不开,口噤不语,失音,牙车疼痛,颔颊肿,牙不开嚼物,颈强不得回顾,口眼喎。
承泣:
目下七分,直瞳子陷中。足阳明、阳蹻脉、任脉之会。《铜人》灸三壮;禁针,针之令人目乌色。《明堂》针四分半;不宜灸,灸后令人目下大如拳,息肉日加如桃,至三十日定不见物。《资生》云:『当不灸不针。』
东垣曰:『魏邦彦夫人目翳绿色,从下侵上者,自阳明来也。』
主目冷泪出,上观,瞳子痒,远视佴佴,昏夜无见,目瞤动与项口相引,口眼喎斜,口不能言,面叶叶牵动,眼赤痛,耳鸣耳聋。
四白:
目下一寸,直瞳子,令病人正视取之。《素注》针四分。《甲乙》、《铜人》针三分,灸七壮。凡用针稳当,方可下针;刺太深,令人目乌色。
主头痛,目眩,目赤痛,僻泪不明,目痒目肤翳,口眼喎斜不能言。
巨髎:
侠鼻孔旁八分,直瞳子,平水沟,手足阳明、阳蹻脉之会。《铜人》针三分,得气即泻;灸七壮。《明堂》灸七七壮。
主瘛瘲,唇颊肿痛,口喎斜,目障无见,远视佴佴,淫肤白膜,翳覆瞳子,面风鼻雜肿臃痛,招摇视瞻,脚气膝肿。
地仓:
侠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有脉微动。手足阳明、阳蹻脉之会。《铜人》针三分。《明堂》针三分半,留五呼,得气即泻;日可灸二七壮,重者七七壮,炷如粗钗股脚大,艾炷若大,口转喎,却灸承浆七七壮,即愈。
主偏风口喎,目不得闭,脚肿,失音不语,饮水不收,水浆漏落,眼瞤动不止,瞳子痒,远视佴佴,昏夜无见,病左治右,病右治左,宜频针灸,以取尽风气;口眼喎斜者,以正为度。
大迎:
曲颔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动脉。又以口下当两肩是穴。《素注》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风痉,口噤不开,唇吻瞤动,颊肿牙疼,寒热颈痛瘰疬,口喎,齿龋痛,数欠气,恶寒,舌强不能言,风壅面浮肿,目痛不得闭。
人迎(一名五会):
颈大动脉应手,侠结喉两旁一寸五分,仰而取之,以候五脏气。足阳明、少阳之会。滑氏曰:『古以侠喉两旁为气口,人迎。至晋王叔和直以左右手寸口为人迎、气口。』《铜人》禁针。《明堂》针四分。《素注》刺过深杀人。
主吐逆霍乱,胸中满,喘呼不得息,咽喉臃肿,瘰疬。
水突(一名水门):
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铜人》针三分,灸三壮。
主咳逆上气,咽喉臃肿,呼吸短气,喘息不得卧。
气舍:
颈直人迎下,侠天突陷中。《铜人》灸三壮,针三分。
主咳逆上气,颈项强不得回顾,喉痹哽噎,咽肿不消,瘿瘤。
缺盆(一名天盖):
肩下横骨陷中。《铜人》灸三壮,针三分。《素注》针二分,留七呼,不宜
太深,深则使人逆息。《素问》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
主息奔,胸满,喘急,水肿,瘰疬,喉痹,汗出寒热,缺盆中肿,外(疒貴)则生,胸中热满,伤寒胸热不已。
气户:
巨骨下,俞府两旁各二寸陷中,去中行各四寸,仰而取之。《铜人》针三分,灸五壮。
主咳逆上气,胸背痛,咳不得息,不知味,胸胁支满,喘急。
库房:
气户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各四寸。《铜人》灸五壮,针三分。
主胸胁满,咳逆上气,呼吸不至息,唾脓血浊沫。
屋翳:
库房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各四寸,仰而取之。《素注》针四分。《铜人》灸五壮,针三分。
主咳逆上气,唾血多浊沫脓血,痰饮,身体肿,皮肤痛不可近衣,淫泺,瘛瘲不仁。
膺窗:
屋翳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各四寸。《铜人》针四分,灸五壮。
主胸满短气卧不安,唇肿,肠鸣注泄,乳痈寒热。
乳中:
当乳中是。《铜人》微刺三分,禁灸,灸则生蚀疮,疮中有脓血清汁可治;疮中有息肉若蚀疮者死。《素问》云:『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
丹溪曰:『乳房阳明胃所经,乳头厥阴肝所属。乳(去声)子之母,不知调养,忿怒所逆,郁闷所遏,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窍不得通,汁不得出,阳明之血沸腾,热甚化脓。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焮热,含乳而睡,热气所吹,遂生结核。初起时,便须忍痛,揉令稍软,吮令汁透,自可消散。失此不治,必成痈疖。若加以艾火两三壮,其效尤捷。粗工便用针刀,卒惹拙病。若不得夫与舅姑,忧怒郁闷,脾气消沮,肝气横逆,遂成结核如棋子,不痛不痒,十数年后为疮陷,名曰奶岩。以疮形如嵌凹,似岩穴也,不可治矣。若于始生之际,能消息病根,使心清神安,然后医治,庶有可安之理。』
乳根:
乳中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各四寸,仰而取之。《铜人》灸五壮,针三分。《素注》针四分,灸三壮。
主胸下满闷,胸痛膈气,不下食,噎病,臂痛肿,乳痛,乳痈,凄惨寒痛,不可按抑,咳逆,霍乱转筋,四厥。
不容:
幽门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去中行各三寸。《铜人》灸五壮。《明堂》灸三壮,针五分。《素注》针八分。
主腹满痃癖,吐血,肩胁痛,口干,心痛,胸背相引痛,喘咳,不嗜食,腹虚鸣,呕吐,痰癖,疝瘕。
承满:
不容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铜人》针三分,灸五壮。《明堂》三壮。
主肠鸣腹胀,上气喘逆,食饮不下,肩息唾血。
梁门:
承满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铜人》针三分,灸五壮。
主胁下积气,食饮不思,大肠滑泄,完谷不化。
关门:
梁门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铜人》针八分,灸五壮。
主善满积气,肠鸣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气走,侠脐急痛,身肿,痰疟振寒,遗溺。
太乙:
关门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铜人》灸五壮,针八分。
主癫疾狂走,心烦吐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