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大皂角 干虾蟆(各等分,同烧存性,为末)30克 青黛(研)7.5克 芦荟(研)朱砂(研,飞)麝香(研)各3克 制法: 上合研匀,用汤浸蒸饼和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疳气羸瘦,皮色萎黄,揉鼻咬甲,好吃泥土,目涩口臭,齿龈烂黑。 用法用量: 每三岁儿,服20丸,不计时候,温米饮送下。更量大小加减。《普济方》卷七十九。为《圣惠》卷三十三“还睛明目芦荟丸”之异名: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活幼心书》卷下: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南木香2钱半,丁香2钱半,诃子(去核,取肉)半两,肉豆蔻半两,使君子肉4钱,芦荟4钱,枣肉1两(薄切,用屋瓦盛,慢火焙干)。 制法: 上除使君子肉薄切,于乳钵内,极细杵,仍将前南木香等4味,湿面裹,煨至香熟取出,地上候冷,去面锉,焙,同枣肉、芦荟为细末,再入乳钵,同使君子肉杵匀,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养胃壮气,止痢除虫,长肌健力。主五瘠八痢,脏腑虚弱,身体瘦悴,头发焦疏,腹胀青筋,小便白浊,喝水无度,洞泄不时,谷食难化,遍身疮疥,神色干燥。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温米汤空心送下;儿小米汤化下。《普济方》卷三八二: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1分,龙胆1分(去芦荟头),青黛半两(细研),胡黄连1分,牛黄1分(细研),麝香1钱(细研)。 制法: 上为末,以蒸饼为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干疳,面色微黄,肌体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圣惠》卷八十六: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半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胡黄连1分,丁香半两,木香1分,牛黄1分(细研),龙脑1钱(细研),熊胆半钱(细研),狗胆1枚,牛蒡子1分,猪胆1枚,鸡胆10枚,蟾头1枚(涂酥,炙微焦),猬皮7枚。 制法: 上为末,用猪胆汁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一切疳,头发成穗,面目萎黄,鼻痒口干,爱食泥土,心腹虚胀,肚有青筋,四肢壮热。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冷水送下。2岁以上,加丸数服之。《普济方》卷三九一: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木香5钱,肉果5钱,丁香5钱(3味面裹烧),芦荟1两,使君子5钱,诃子5钱。 制法: 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脾癖。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白汤送下,日2次。《准绳·幼科》卷八: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2钱半,熊胆2钱半,朱砂2钱半,青黛7钱半,诃黎勒(煨,取肉)3钱,麝香1钱。 制法: 上为末,糯米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惊热疳,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空心用沙糖水送下。方出《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庄氏家传》,名见《医部全录》卷四四四: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半两(研),轻粉1钱,青黛1钱,香墨1钱,飞罗面1钱,使君子1个,蜗牛5个(和肉炒焦,细研),麝香半钱。 制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 五疳,八痢,心脏热。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生地黄汁化下;薄荷汤亦得。《痘疹传心录》卷十五: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3钱,人参3钱,白术3钱,茯苓3钱,山药3钱,木香3钱,陈皮3钱,青皮3钱,麦芽3钱,神曲3钱,当归3钱,槟榔2个,麝香少许。 制法: 上为末,猪胆打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或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 疳。 用法用量: 清米汤化下。《圣济总录》卷一七三: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研)半两,芜荑(炒)半两,木香半两,鹤虱(炒)半两。 制法: 上为末,水浸炊饼为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 杀虫。主小儿疳。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米饮送下。《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庄氏家传》: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宣连、胡黄连各等分(同入汤浸,慢火煎令味浓)。 制法: 上揉宿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五疳。 用法用量: 空心米饮送下。随小儿大小加减丸数,若能只服浓药汁尤妙。《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家宝》。为《圣济总录》卷一七三“黄连猪胆丸”之异名: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眼科锦囊》卷四: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黑丑1钱,芦荟1钱。 制法: 上为末,以丁香油30滴,调匀为丸。 功能主治: 眼目昏暗无所睹,及瞳子散大。 用法用量: 口服。《医方大成》引汤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五五):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别名: 胆连丸 处方: 龙胆草1两,黄连(去须)1两,芜荑1两(去皮,先炒黄色,次入前药,一处炒赤色)。 制法: 上为末,别入芦荟末1分,和匀,饭饮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脾胃积热,遂成疳疾。小儿疳积,其状渐黄瘦,拍背如鼓鸣,脊骨如锯,乃积而生热成疳也。 用法用量: 胆连丸(《普济方》卷三八○引《傅氏活婴方》)。《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5钱,胡黄连1两,当归1两,芍药(炒)1两,龙胆草(酒浸,炒焦)1两,川芎1两,芜荑1两,木香3钱,甘草(炒)3钱。 制法: 上为末,用米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肝气不和,克侮脾胃而患诸证,或三焦肝胆经风热,目生云翳,或疳热瘰疬,耳内生疮,寒热作痛,肌体消瘦,发热作渴,饮食少思,肚腹不调,或牙龈蚀落,颊腮腐烂,下部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滚汤送下。《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庄氏家传》: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研)半分,芜荑半分,干蟾(用头并脊背)1分,木香1分,宣连1分,干蜗牛1分,辰砂(研)1分,熊胆(真者,研)1钱,丁香2钱(新者),麝香1字(研),使君子(取仁)1分。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诸疳,头面微肿,腹内作痛,色黄肚胀,不思饮食,多嗽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米饮送下,日2-3次。《原瘄要论》: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别名: 芦荟黄连丸 处方: 人中白、芦荟、使君子肉、龙胆草、黄连、五灵脂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浸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 疹毒入胃,久而不散,致成牙根黑烂出血,为走马疳;传与二颊,浮肿,久而穿颊破腮,缺唇崩鼻,为崩砂狐惑等危证。 用法用量: 芦荟黄连丸(《麻疹备要方论》)。《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吉氏家传》: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1分,丁香1分,使君子肉(炒)1分,胡黄连1分,朱砂1分,肉豆蔻1分,安息香1分,熊胆1分,轻粉半钱,麝香少许。 制法: 上为末,猪胆汁煮糊为丸,如此大。 功能主治: 小儿疳劳羸瘦,骨热盗汗。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熟水送下。《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丁左藏方: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青黛半两,胡黄连半两,麝香半两,芦荟半两,雷丸半两,贯众半两,牛黄(生用)半两,鹤虱半两,地龙1分,蛇蜕(烧灰)1分。 制法: 上为细末,蒸饼心为丸,如芥菜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五疳。 用法用量: 3岁服5丸,空心米饮送下。《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庄氏家传》: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1钱(别研,称,或只以皂角水磨),草龙胆1两(净洗,锉,焙干,称)。 制法: 上为末,用不蛀皂角三挺,以水2升挼汁,用生绢滤去滓,入银器内慢火熬成膏,入前2味药调和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顺肝气,进饮食。主小儿风疳。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薄荷汤送下。《卫生宝鉴》卷十九: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蟾酥、麝香、朱砂、黄连、槟榔、鹤虱、使君子、肉豆蔻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脾疳瘦弱,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水送下。《普济方》卷三九八: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青皮1两(去瓤),陈皮1两(去白,炙),胡黄连1两半,石三棱半两,使君子1两,槟榔1两,熊胆半两,木香半两,蓬术1两,神曲1两(炒),麦糵1两,芦荟半两,南星半两,芜荑1钱半,雷丸3钱(炒)。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常服长肌退黄,杀疳虫,进饮食,消积滞。主小儿五疳八痢,腹内积滞,坚硬如石,肚大筋青,面黄羸瘦,寒热往来,目涩口臭,牙龈烂黑出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汤送下。《幼科类萃》卷六: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1分,芜荑1分,木香1分,青黛1分,干槟榔1分,川黄连(净)1分,蝉壳21枚,胡黄连半两,麝香少许。 制法: 上为末,猪胆3枚,取汁浸糕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疳热。食肉太早,生虫发热,脾泄。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饮送下。《外科理例·附方》。为《明医杂着》卷六“九味芦荟丸”之异名: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续本事》卷十: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荆芥、黑牵牛。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大粟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儿10岁以下每服1-2丸亦不妨,自加减与之。《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庄氏家传》:芦荟丸
名称: 芦荟丸 处方: 芦荟、大虾蟆1个(用酥涂,炙令黄),青黛、鹤虱、黄连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猪胆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疳。 用法用量:每服5丸,3岁以上10丸,米饮送下。
风疳,加羌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