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龙骨丸
名称: 龙骨丸 处方: 白龙骨7.5克 胡粉9克(炒微黄)黄连7.5克(去须,微炒)黄柏7.5克(微炙,锉)诃黎勒7.5克(煨,用皮)白矾15克(烧令汁尽)干姜15克(锉,微炒)当归15克(锉,微炒)木香7.5克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固涩止痢,清热燥湿。治小儿湿热痢疾,延久不止,腹痛,里急后重,舌苔白腻罩黄。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饮下,日三四服。 备注: 方中白龙骨收敛固涩为君;诃子、枯矾、胡粉涩肠止泻,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为臣;干姜温中止血,木香调气导滞,当归和血止痛为佐。配合成方,既能固涩止痢,又有清热燥湿的功效。方中胡粉即是铅粉,有毒,不宜多服、久服。《杨氏家藏方》卷九:龙骨丸
名称: 龙骨丸 处方: 牡蛎(煅为粉)半两,熟干地黄(洗,焙)半两,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焙干)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龙骨(五色者)2钱半,肉桂(去粗皮)2钱半,白石脂2钱半,五味子2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下虚胞寒,小便白浊,或如米泔,或若凝脂,腰重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圣济总录》卷一八五:龙骨丸
名称: 龙骨丸 别名: 益无丸 处方: 龙骨、远志(去心)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养精气,益元阳。主 用法用量: 益无丸(《普济方》卷二一七引《仁存方》)。《圣济总录》卷一七三:龙骨丸
名称: 龙骨丸 处方: 白龙骨1分,白石脂1两半,鸡屎矾(烧灰)1两,黄连(去须)1两,胡粉(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阿胶(炙燥)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一切疳痢。 用法用量: 每服5丸、7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圣济总录》卷一六四:龙骨丸
名称: 龙骨丸 处方: 龙骨半两,甘草(炙)半两,赤石脂半两,乌梅肉(炒)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枳壳(去瓤,锉,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3分,黄连(去须)3分。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日久泄泻,倦怠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日3次。《圣济总录》卷一四三:龙骨丸
名称: 龙骨丸 别名: 螺皮丸、龙骨皮丸 处方: 龙骨1两,螺皮(炙令焦)1两,黄耆(锉)3分,当归(切,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干姜(炮)3分,熟艾叶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痔连年不止,兼痔漏者。 用法用量: 螺皮丸(原书同卷)、龙骨皮丸、(《普济方》卷二九八)。《云歧子脉决》:龙骨丸
名称: 龙骨丸 处方: 龙骨2两,苦楝子2两。 制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失精,脉涩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温酒送下。《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卫生家宝》:龙骨丸
名称: 龙骨丸 别名: 龙蛎丸 处方: 龙骨半两,牡蛎半两。 功能主治: 肾虚白浊,赤浊。 用法用量:龙蛎丸(《医学入门》卷七)。
服时看药效如何,更加茯苓半两,远志半两尤佳。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