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哭散

方出《外台》卷三十六引刘涓子方,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七引《圣惠》:鬼哭散

名称: 鬼哭散 处方: 黄丹半钱匕。 功能主治: 小儿疟;瘅疟但热不寒。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本草纲目》引作“鬼哭丹”。

《幼幼新书》卷十七引茅先生方:鬼哭散

名称: 鬼哭散 别名: 鬼哭饮 处方: 常山、大腹皮、白茯苓、鳖甲(醋炙)、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鳖甲、甘草修事,外3味不得见火,为末。 功能主治: 止疟疾。主小儿脾寒疟疾;疟疾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鬼哭饮(《医方大成》卷十引《杨氏方》)。

《杨氏家藏方》卷三:鬼哭散

名称: 鬼哭散 处方: 人参(去芦头)半两,常山1两,茯苓(去皮)1两,甘草1两(生用),肉桂(去粗皮)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一切寒热疟疾。 用法用量: 每服4钱,用无灰酒8分1盏,冷调下,当发日空心服。
登录后发表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