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斋宜指》卷二十六: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120克(取汁)鹿角胶30克(捣碎,炒黄。如无鹿胶,则以透明阿胶代之) 制法: 上药为末,拌匀。 功能主治: 主肺损吐血、嗽血。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童便150毫升加温,入姜汁少许调下。《千金》卷十一: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1升,淡竹叶1升,生姜1升,车前草1升,干蓝(切)1升,丹参4两,玄参4两,茯苓2两,石膏5两,赤蜜1升。 功能主治: 邪热伤肝,好生悲怒,所作不定,自惊恐。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停冷,下蜜更煎2-3沸,分3次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地黄滋肝肾真阴,干蓝引领淡竹、车前等味降泄诸经游火,又须生姜、赤蜜辛甘滋养肺气,不使虚阳留宿于上。然蜜有赤白之分,白者补而赤者泻,两不移易之定法。《圣惠》卷三十五: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1斤(研取汁),白蜜5两,马牙消3两(细研)。 制法: 先将地黄汁及蜜入于石锅内,慢火熬成膏,去火,次下马牙消,搅令匀,用瓷盒盛。 功能主治: 祛热毒,利胸膈。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抄1杏核大,含咽津;冷水调下亦得。不拘时候。《圣惠》卷二十六: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别名: 生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1斤(捣绞取汁),牛酥1斤,白蜜2斤。 制法: 上先以慢火煎地黄汁减半,纳牛酥更煎,良久,次下蜜,搅令匀,候稀稠得所,于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 填骨髓。主精极。 用法用量: 生地黄煎(《普济方》卷三十三)。《圣惠》卷三十一: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汁1中盏,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黄牛髓6两,阿胶3两(捣研,炒令黄燥,为末),生姜汁1合,薯蓣2两(末),酥4两,蜜4两。 制法: 上用石锅子纳一处,以慢火熬成膏,收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 骨蒸肺痿,咳嗽,咽喉胸膈干痛。 用法用量: 每服1茶匙,以温粥饮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卷四十九: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汁1盏,生杏仁(取油)1盏,生紫苏汁1盏,生麦门冬汁2盏,生天门冬汁2盏,莱服子(炒)半两,五味子2两,桔梗2两,桑根白皮(炙,锉)2两,旋覆花2两,贝母(炒)2两。 制法: 上将后6味为末,用前汁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肺脏壅热。 用法用量: 食后、临卧含化1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三: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5斤(洗,焙),补骨脂5两,人参5两。 制法: 上为末。每用酒2升,药末2两,羊髓1具(去筋膜),一处细研,慢火熬稠,瓷器盛之。 功能主治: 髓虚寒,脑痛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1小匙,温酒化下,空心、日午、卧时各1次。《圣济总录》卷六十六: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地黄汁1升半,麦门冬汁5合,生姜汁5合,天门冬汁5合,玄参1两,柴胡(去苗)1两,茯苓(去黑皮)1两,射干1两,黄牛乳1升,蜜2升,黄牛酥5两,黄耆(钞,炒)2两,桂(去粗皮)2两,人参2两,五味子(炒)2两,款冬花2两,紫菀(去苗土)2两,贝母(去心)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研)5两。 制法: 上将余药为末,次将各自然汁及酥、乳、蜜等入铜银器中,以文武火煎百十沸,时时搅转,然后旋旋调下诸药末,搅令匀,煎百余沸,来日封闭干甑上,蒸2炊久,待冷以蜡纸紧封闭10数日,时复一看,莫令损动。 功能主治: 肺气不和,上气咳嗽。 用法用量: 每日饭后服1匙头,仰卧渐渐咽之,令药浸润心肺,至夜临睡时如前再服。《圣济总录》卷五十八: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细切)3斤,生姜(细切)半斤,生麦门冬(去心)2斤。 制法: 上于石臼内捣烂,生布绞取自然汁,用银石器盛,慢火熬,稀稠得所,以瓷盒贮。 功能主治: 消渴,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 每服1匙,用温汤化下,不拘时候。《千金》卷十一: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别名: 生地黄汤 处方: 生地黄汁3升,生葛汁1升,生玄参汁1升,大黄2两,升麻2两,栀子仁3两,麻黄3两,犀角3两,石膏5两,芍药4两。 功能主治: 筋实极,手足爪甲或青、或黄、或黑乌黯,四肢筋急烦满。 用法用量: 生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筋极而见手足爪甲青黑,颇有似乎阴寒之证,然有烦满而无厥逆,洵有瘀热无疑,故于解利药中,得麻黄、升麻外通经气之结,得地黄、大黄破蓄血之满也。《寿亲养老》卷四: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10斤(浮洗漉出,1宿后,捣压取汁),鹿角胶1斤半,生姜半斤(绞取汁),蜜2大升,酒4升。 制法: 上以文武火煎地黄汁数沸,即以酒研紫苏子滤取汁下之,又煎20沸下胶,胶尽,下酥、蜜同汁煎良久,候稠如饧,贮洁器中。 功能主治: 扶衰。主 用法用量: 凌晨取1匕,以温酒调下。《普济方》卷一八八: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汁、藕节汁、蜜各等分。 功能主治: 吐血。 用法用量: 银铫内煎略沸,待温,用匙挑入口。《外台》卷三十一引《广济方》: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汁2升,甘草3两(炙,末),豉心1升,葱白(切)1升,牛酥半斤,藕汁2升,白蜜1升。 制法: 以小便6升煮葱、豉等,取2升,绞去滓,次下地黄、藕汁,更煎取3-5沸,下酥、蜜,搅勿住手,候似稀饧,以器贮之。 功能主治: 妇人丈夫血气劳,骨热,日渐瘦悴。 用法用量: 每服1匙,渐至3匙。桑枝熬煎汤调和服之尤妙;桃仁汤亦良。《中藏经》卷下: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别名: 地黄煎丸 处方: 生地黄汁5升,生杏仁汁1升,薄荷汁1升,生藕汁1升,鹅梨汁1升,法酒2升,白蜜4两,生姜汁1升(以上同于银石器中,慢火熬成膏,却入后药),柴胡4两(去芦,焙),木香4两,人参2两,白茯苓2两,山药2两,柏子仁2两,远志2两(去心),白术2两,桔梗2两,枳实2两(麸炒),秦艽3两(去芦),麝香2钱(另研),熟地黄4两。 制法: 上为末,入前药膏中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解劳生肌肉,进食,活血养气。主 用法用量: 地黄煎丸(《妇人良方》卷五)。《朱氏集验方》卷七: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沉水,掬取汁)2升,生藕(取汁)1升,生姜4两(取自然汁),真酥3两,人参1两(为细未),阿胶1两(微炒,为末)。 制法: 上先将地黄、生姜汁与阿胶末入石器,同慢火熬,候稍稠,即加人参末熬,少时,方加真酥熬,搅匀,稀稠得所。 功能主治: 咯血、呕血、嗽血。 用法用量: 每服1弹子大,早晨、日中、临卧含津咽,或以麦门冬汤化亦得。《圣济总录》卷三十二: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汁2合,铅丹(炒)1两,猪牙皂荚1挺(去皮,酥炙,为末),白蜜2两。 制法: 上和匀,以瓶子盛,密封头,饭上蒸1时久,去滓收之。 功能主治: 伤寒后咽喉不能咽食,口中生疮,积热上攻,涎出不止。 用法用量: 每取1匙头,含化咽津。《妇人良方》卷五引《经验方》: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干地黄、熟干地黄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入水相和,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阴益血,退热。主妇人血风劳,心忪,发热不退。肝脾血虚发热,内热晡热,盗汗作渴,体倦,筋骨疼痛,筋脉拘挛,血虚发躁,虚热生痰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用地黄汤送下;或只茶、酒、醋汤送下亦可,日3次。觉脏腑虚冷,早晨先服8味丸1次。《妇人良方》卷十八: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汁1升,生姜汁1升,藕汁半升,大麻仁3两(去壳,为末)。 制法: 上和停,以银器内慢火熬成膏。 功能主治: 产后诸疾。 用法用量: 每服半匙,温酒调下。更以北秫煎膏半盏,入之尤佳。《圣济总录》卷三十: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汁3合,蜜5合。 制法: 上搅匀,慢火煎如稠饧。 功能主治: 伤寒心热,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半匙,含化,徐徐咽津,不拘时候。《千金》卷十六:地黄煎
名称: 地黄煎 处方: 地黄汁4升3合,茯神4两,知母4两,萎蕤4两,栝楼根5两,竹沥3合(一方用竹叶),生姜汁2升,白蜜2升,生地骨皮(切)2升,石膏8两,生麦门冬汁1升。 功能主治: 积热。肾气不能上蒸于肺,肺胃枯槁不能滋其化源,而致烦渴便难。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先煮诸药,取汁3升,去滓,下竹沥、地黄、麦门冬汁,微火煎4-5沸,下蜜、生姜汁,微火煎取6升。初服4合,日3夜1,渐加至6-7合。4月5月作散服之。 各家论述:1.《法律》:按此方生津凉血,制火彻热,兼擅其长,再加人参,乃治虚热之圣方也。
2.《千金方衍义》:方中用凉润诸味润血生津,单取生姜之辛以开结滞之气。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