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沉香散
名称: 沉香散 处方: 沉香23克 黄耆23克(锉)陈橘皮23克(汤浸,去白、瓤,焙)滑石30克 黄芩15克 榆白皮30克(锉)瞿麦90克 韭子30克(微炒)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 主膏淋,脐下妨闷,不得快利。 用法用量: 每于空腹时以清粥饮调下6克。《圣惠》卷十四:沉香散
名称: 沉香散 处方: 沉香3分,赤芍药1两,木通3分(锉),紫苏茎叶1两半,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晒干,微炒),槟榔2分,川朴消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脚气冲心,烦闷气促,脚膝酸困,昏沉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圣惠》卷十四:沉香散
名称: 沉香散 处方: 沉香1两,五加皮1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桂心1两,槟榔1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炒),木香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腰间气滞,流注脚膝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葱白汤调下。《卫生总微》卷二十:沉香散
名称: 沉香散 处方: 沉香半两,黄耆半两,白敛1分,川朴消1分,川大黄1分(炮),甘草1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痈疖。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小盏,加麝香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圣惠》卷六十四:沉香散
名称: 沉香散 处方: 沉香1两,木香1两,丁香1两,熏陆香1两,麝香1分(细研),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毒肿入腹,心闷腹胀,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普济方》卷二○四:沉香散
名称: 沉香散 处方: 沉香1分,木香1分,枳壳1分,乌药4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膈气。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盐少许,以沸汤调下。《圣惠》卷四十四:沉香散
名称: 沉香散 处方: 沉香3分,槟榔1两,丹参3分,赤芍药3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阴肿不消,发歇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鸡峰》卷十二:沉香散
名称: 沉香散 处方: 沉香1两,附子1两,川楝子1两半。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寒疝,小腹坚满,攻作不定,时发疼痛;肾虚受邪肿胀;及脏寒气弱,脐常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半,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盐少许,煎至7分,空心服。《圣惠》卷四十五:沉香散
名称: 沉香散 处方: 沉香3分,木瓜1两(干者),防风半两(去芦头),羚羊角屑半两,桂心半两,熟干地黄1两,诃黎勒皮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牛膝3分(去苗),酸枣仁半两(微炒),白茯苓3分,石斛1两(去根,锉),黄耆3分(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3分,羌活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脚气,春夏防发。或肝肾风虚,脾气乏弱,但觉昏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普济方》卷三九五:沉香散
名称: 沉香散 处方: 沉香半两,丁香半两,木香1两,藿香叶1两,甘草(炒)1两,缩砂仁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吐泻,不患乳食,腹满。 用法用量: 3岁每服半钱,食前以紫苏、木瓜汤调下。《传信适用方》卷一:沉香散
名称: 沉香散 处方: 好沉香半两,阿胶半两(蚌粉炒成珠),结实人参1两,桑白皮(拣)1两(微炒),陈皮半两,紫苏子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定喘止嗽。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3片,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通口服。
气虚人,桑白皮减半。
评论(0)